滅絕恐龍的小行星 被發現它藏在這裡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 被發現它藏在這裡


早在地球6600萬年前一次大規模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造成地球約75%物種滅絕,包括眾所皆知的「恐龍」,為地球上罕見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


編譯/李寓心




早在地球6600萬年前一次大規模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造成地球約75%物種滅絕,包括眾所皆知的「恐龍」,為地球上罕見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一項發表於世界最大的非營利科學組織《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期刊中,有研究結果顯示,造成該滅絕事件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分隔白堊紀和古近紀(又稱K-Pg界線),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碳質小行星,起源於木星軌道以外的深空。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 被發現它藏在這裡
早在地球6600萬年前一次大規模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造成地球約75%物種滅絕。(圖/123RF)



根據報導,地球在生命週期中經歷不同規模的滅絕事件,但只有「五大滅絕」可真正稱得上「大規模滅絕」。在這些事件中,至少有70%的海洋和陸地生物,因氣候、食物來源和其他生存條件,遭到嚴重影響而消失。最近一次即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當時一顆寬約6英里的小行星,以12英里每秒的速度撞擊地球,墜落於現在的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撞擊力相當於100萬億噸TNT,超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威力的十億倍。




更多新聞:火星與木星空中「交會」 下次再見要等到2033年




發現隕石的金屬元素一致




當時大約有25萬億噸的碎片和灰塵,被噴射至大氣層中,墜落回地球後引發野火,摧毀地球70%的森林。近年來研究人員檢測過去5.41億年來,其他五次小行星撞擊的樣本,以及35億年前的太古宙時代(Archean)撞擊相關層的樣本。如今有證據表明,「希克蘇魯伯隕石」是「K-Pg界線」的催化劑,除了發現高含量的鉑族金屬(PGE),還有在地球上少見,但在隕石中常見的銥、鋨、鉑、鉑和銠,顯示全球分布的K-Pg邊界層與引發大規模滅絕一致。




遠古時期抵達地球的隕石




研究團隊比較收集的樣本,發現K-Pg界線,釕的同位素特徵,具有一致性,與起源於太陽系外的C型隕石同位素非常相似。相比之下,其他來自太陽系內部的隕石,由常見的矽酸鹽(S型)小行星的釕同位素組成。因此,研究人員排除彗星為「希克蘇魯伯隕石」的可能性,推測太古宙時代的隕石,與碳質球粒隕石一致,意味著來自木星以外的深空隕石,可能早在行星地質形成的最後階段,就已經到達地球。




資料來源:Popular Science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臺!



這篇文章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 被發現它藏在這裡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