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用地需增2千公頃 國科會:配合產業發展、讓廠商根留臺灣
環境部21日審查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的政策環評,環團批評,國科會在過去政策環評提出至2036年新設1000公頃,近期修正為2050年達3000公頃,是為了炒地皮,憂毀農地、增汙染。國科會回應,經了解廠商潛在需求,臺灣科學園區用地需再增加2000公頃,以因應國際政經情勢,配合產業發展需求,並在兼顧環境永續發展,讓廠商根留臺灣。
環境部21日審查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的政策環評,環團批評,國科會在過去政策環評提出至2036年新設1000公頃,近期修正為2050年達3000公頃,是為了炒地皮,憂毀農地、增汙染。國科會回應,經了解廠商潛在需求,臺灣科學園區用地需再增加2000公頃,以因應國際政經情勢,配合產業發展需求,並在兼顧環境永續發展,讓廠商根留臺灣。
[caption id="attachment_160177" align="alignnone" width="2560"]
國科會表示,為配合產業發展、讓廠商根留臺灣,科學園區用地需再增加2千公頃。(資料圖/取自南科管理局官網)[/caption]
國科會指出,114年5月21日於環境部提報「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第2次修正,主要是因應國際政經情勢,配合產業發展需求,讓廠商根留臺灣,爰規劃於兼顧環境永續發展之下提前布局2050年科學園區用地需求。
延伸閱讀:國科會攜手台積電設立半導體供應鏈專區 正式進駐屏東科學園區
國科會表示,為打造臺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達成「均衡臺灣」的政策願景,國科會配合行政院規劃的「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及「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等6大區域產業與生活圈之推動方案,進行科學園區布局,期帶動園區周邊城鄉建設,促進在地生活繁榮及多元發展。
國科會提到,隨著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美中貿易戰及美國關稅新制等政經情勢變更,產業發展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聯日益密切,為完備及強化臺灣區域經濟韌性,期在中央與地方協力下,引領邁向下世代高階製造及研發創新發展,並讓產業根留臺灣,鞏固我國半導體及AI產業在國際間領先地位,打造均衡、韌性且健康的臺灣。
國科會指出,考量區域均衡發展及高科技產業用地需求,截至114年5月,科學園區營運中面積達4,472公頃、開發或規劃中已達869公頃;經了解目前廠商潛在需求,原規劃已不足以因應,亟需協助廠商布局下世代技術發展所需用地,而依據廠商用地需求,評估科學園區需再增加2,000公頃面積,其中包括公用或服務設施(如環保、道路、防汛等必要之使用)。
國科會表示,科學園區發展將兼顧環境永續發展,國科會將維持原政策方案總量限值,並考量氣候變遷的調適,進一步強化再生水、新興能源、零廢棄循環經濟、低污染運輸、淨零碳排及推動地方創生發展理念等因應對策,納為政策環評上位指導原則,於個案開發將考量產業特性及在地共融,完善環境保護對策,並優先評估適宜之國營事業土地加以活化利用。
國科會強調,「不會帶頭違法」,科學園區的新設擴建,目前皆是先經可行性評估、籌設(擴建)計畫等2階段規劃程序並內部審核通過,再提報行政院跨部會審議,於奉行政院核定後,才續行園區用地計畫及環境影響評估等實質計畫,並將恪遵用地、環保等各該主管機關審議結果。
另外,國科會也將精進園區廠商優化環保措施,將持續鼓勵廠商提高新興能源使用、資源循環再利用、污染防治、節能減碳技術等實際導入廠房建設及營運階段,並視技術進展投入設備改善提高使用效能、降低功耗與減少廢棄物。
這篇文章 科學園區用地需增2千公頃 國科會:配合產業發展、讓廠商根留臺灣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李琦瑋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