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熱」助攻 古城景德鎮煥發新生機

「研學熱」助攻 古城景德鎮煥發新生機

近兩年大陸研學活動逐漸走俏,資料顯示,2022年大陸研學旅行人數突破6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其中,景德鎮成為人氣最旺的地區之一。今年清明假期,景德鎮躋身大陸熱門旅遊目的地前三,3天時間共接待旅客55.85萬人次;「五一」小長假期間,每日接待旅客超百萬人次。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窯。」江西景德鎮古稱昌南,其英文小寫「china」意為瓷器,便是來源景德鎮。因瓷而名、因瓷而興、因瓷而立的景德鎮在千年前就留下了「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瓷都美名。



如今的景德鎮,依然保留著最為豐富、最為完整的瓷業體系及文化遺存,老窯址、老里弄、老街區遍布全市。在研學過程中,博物館等文化空間也佔有相當比重。藏有豐富陶瓷文物和藝術品的陶瓷博物館、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瑤裡古鎮、禦窯博物館等,也成為受旅客歡迎的目的地。



景德鎮眾多的博物館、非遺館、創作空間,讓「研學熱」持續升溫。今年「五一」假期,景德鎮23家開放的博物館共接待旅客31.78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兩成。



景德鎮研學之所以能獲得關注,與其「活」著的文化密不可分。「看見」、「觸摸」、「對話」構成了研學探索的三個關鍵字。在景德鎮,既有大陸第一大型陶瓷藝術博物館,可以探尋陶瓷的前世今生;也有百年古窯,可以轉動泥盤製作瓷器;同時還有古老的制瓷作坊,可以對話工藝老匠人。



近年來,景德鎮還以瓷為媒,將研學的文化觸角伸向境外。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景德鎮文化創新發展論壇、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成立大會、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等活動陸續在「瓷都」啟幕。



今年正值中法文化旅遊年,中法文化之春項目之一的「說走就走」文化研學活動日前也在景德鎮舉行。在中法交流團體的研學行中,大地藝術節中國專案發起人結合景德鎮浮梁縣寒溪村的移民茶鄉文化,策劃並實施浮梁藝術村落計畫,推進藝術與鄉村文化融合,不僅為外界提供深入瞭解大陸鄉土文化的機會,也為當地農民事業的發展帶來新機會。



其實,作為大陸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鎮的茶文化、贛劇文化與瓷文化同樣底蘊厚重。「早晚晴天遍地霧,陰雨之時滿山雲」。景德鎮境內的浮梁縣,產茶歷史悠久,曾創造過「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的繁榮茶市;其下轄樂平市則是著名的戲曲之鄉,不僅古代戲曲聲腔樂平腔誕生於此,當代贛劇也從這裡發源。



受「研學熱」影響,更多年輕人也前往景德鎮邊遊邊學。如今,景德鎮的老瓷廠變身創意街區,老茶園變身創意工廠、老戲臺變身戲曲樂園,「非遺」文化新地標接連湧現,「千年瓷都」逐漸轉型為文化旅遊勝地。有分析認為,景德鎮的走紅僅僅只是大陸文旅創新的一個開始,隨著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愛上中華傳統文化,大陸其他擁有資源稟賦、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澱的小城市,亦能在轉型中煥發新生機。



最新旅遊新聞
人氣旅遊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