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保護令成為廢紙:從土城雙屍案反思台灣家暴防治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林政武


近日,新北市土城發生的家庭悲劇,讓人看得心驚膽戰。一個男人因為違反保護令被警察帶走,交保當晚就回來殺了老婆和小姨子。我們不禁反思,保護令制度立意良善,但現實中,家暴加害人拿到保護令不是害怕,而是覺得被羞辱了、被挑釁了。就像這次土城的案子一樣,這個謝姓男子收到保護令後,反而更想報復。結果呢?兩條人命就這樣沒了。我們不得不問:除了讓法院多一份文件,保護令到底保護了誰?


案發後,這個謝姓男子在警局裡開始「情緒崩潰」,說自己有精神疾病。台灣的司法環境本來就不太會判死刑,再加上精神鑑定這個護身符,很多兇手都能逃過重罪。最可怕的是,這種人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對這種人來說,保護令就是一張廢紙,法律就是個笑話。你跟他們講道理?講法律?根本沒用。



當保護令成為廢紙:從土城雙屍案反思台灣家暴防治

圖片取自:(FB

光靠保護令顯然不夠。我們需要更完整的配套措施:首先,對高風險的案子要密切追蹤,不能申請完保護令就算了。應該建立緊急通報系統,讓受害者遇到危險時能立刻求救。法院對違反保護令的人要更嚴格,該關就關,別一直交保。重大家暴案件可以考慮電子監控,讓這些人無所遁形。


更重要的是,司法體系要正視這些惡性案件。在保護人權的同時,也要保護無辜受害者「活下去的權利」。若一個社會的法律,無法保護那些已向體制求救的弱勢者,那這個社會就沒有資格談公義;若一個司法制度,對於蓄意殺人的惡徒仍處處容忍、為其找藉口,那麼我們就不應再為它護航。不是我們離惡太近,而是制度離良知太遠。真正該被審判的,不只是行兇者,還包括那一整套讓惡得以靠近、讓正義缺席的制度與思維。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