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開採引發環境危機 內蒙白雲鄂博成重災區

中國稀土開採引發環境危機 內蒙白雲鄂博成重災區
內蒙古的白雲鄂博(Bayan Obo)。(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周刊王CTWANT] 中國內蒙古的白雲鄂博(Bayan Obo),雖然名不見驚傳,但可說是稀土採集重鎮,擁有全球一半的稀土儲量。稀土是現代科技產品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料,包括智慧型手機、藍牙喇叭、電動車等設備。但也因為如此,當地堪稱是「滿目瘡痍」。

根據《BBC》報導指出,稀土在中國的開採與提煉規模遠超其他國家,也因此讓中國在全球經濟、政治上,憑藉著稀土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尤其在與美國就貿易協議進行談判時。儘管如此,中國在稀土開採的過程中也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

中國的兩大稀土礦區,分別是白雲鄂博,以及位於江西省的贛州。這些地方的開採活動不僅造成了大量的放射性污泥,還導致了水源與土壤污染,這些污染與癌症群聚、先天缺陷等健康問題有關。即便當局努力清理並修復這些污染,開採活動仍在持續擴張,且規模遠超過環境承受的極限。

在白雲鄂博的露天礦場,機器一層層剝去表土,揚起的有害塵霧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與放射性物質。根據衛星影像顯示,礦場的範圍在過去幾十年內已經大幅擴展,並且帶來了大量的尾礦堆積。這些尾礦含有大量有毒的化學物質,並且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南方的贛州礦區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當地的小型化學池中充滿了用於提煉稀土的有毒廢料。

隨著中國政府對稀土行業進行了一定的管制,許多非法採礦活動有所減少。但這些措施來得太晚,已經對當地環境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害。

當地農民黃小聰指控,長期以來的採礦活動導致了土地的滑坡與污染,並且當局對這些問題的無所作為,使得這些災難繼續發生。黃男表示,當地的居民對大型企業的挑戰幾乎不可能成功,尤其是在面對國有公司時,普通百姓往往無力改變現狀。

在白雲鄂博和贛州周圍的村民生活中,這些金屬雖然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但同時也提供了工作機會。這些村民雖然看到自己的土地被破壞,水源被污染,但也因此能夠從事礦業工作,月薪大約為5,000到6,000元人民幣。這種矛盾的情況反映了在全球對稀土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當地居民所面臨的兩難選擇。

但隨著全球對電動車、智慧設備、太陽能板等產品需求的增加,稀土金屬的開採也帶來了環境的巨大壓力。就有科學家警告,如果沒有正確的環境保護措施,開採稀土金屬將對環境和生命構成重大威脅。儘管中國已經在加強對稀土行業的監管並拓展海外的礦業開採,但對全球環境的負面影響仍然無法忽視。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