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月金融業獲利腰斬 跌至2328億年減52%

受新台幣升值與資本市場動盪雙重夾擊,導致金融業獲利跳崖。包括銀行、證券期貨投信、保險在內的金融三業,今(2025)年前5月合計稅前盈餘僅2,328億元,年減2,511億元,衰退幅度高達52%,不僅腰斬,更創下近5年同期新低。其中壽險業單月虧損逾千億元,拖累金融三業在5月虧損488億元,寫下史上同期最慘紀錄。
從金管會統計資料來看,金融三業中僅銀行業維持穩健,前5月稅前盈餘2,414.4億元,年降2.7%,但本國銀行部分表現亮眼,賺進2,385億元,登上歷史同期高峰,主因利息及手續費淨收益增加,以及呆帳費用減少。不過,郵政儲金受台幣升值衝擊,兌換損益由盈轉虧,使整體銀行業獲利略為下滑。
至於證券、期貨與投信業,合計稅前盈餘408.35億元,年衰31%。其中,券商表現受挫最重,前5月稅前盈餘267.41億元,年跌逾4成,主要因自營業務與承銷業務明顯萎縮;反觀期貨商與投信業受惠於自營操作與資產規模擴張,經理費收入攀升,分別年升7.64%與10.61%。
而最大破口為保險業,前5月合計大虧495億元,特別是壽險業虧損617億元,為近5年同期最慘,單是5月即爆虧1,066億元,直接吞噬其他行業當月獲利,導致整體轉為虧損。金管會指出,新台幣較去年同期升值9.53%、較4月大漲6.98%,造成業者避險成本飆升與投資兌換損失擴大。
資料顯示,壽險業5月避險比率雖略升至64%,但整體成本仍創新高,業者坦言,「避險工具變貴了」,想控制風險卻反而提高了負擔。法人憂心,若匯損與資本市場波動延續,2025全年金融業獲利恐進一步下探,股價與配息空間也將同步承壓。
為穩定市場,金管會已於6月鬆綁壽險業外匯準備金計提方式,預期有助改善財務壓力,加上近期台美股市回穩,有望帶動投資收益回彈。不過,法人提醒,6月新台幣續升,對金融業後續表現仍不樂觀。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