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才專法4大修正 國發會趕進度盼年底有望上路
國發會提出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從擴大適用對象、數位遊牧更彈性、取得永居更容易以及加強社會保障等4面向強化,現已完成行政院法案審查,待院會通過後,便可送立法院審議。國發會表示,如果此會期順利通過,會力拚年底前上路。
國發會今天舉行攬才成果記者會,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謝佳宜表示,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又有少子化課題,在此同時,產業快速發展,國際競逐人才白熱化,台灣必須強化攬才力道,才能把挑戰轉為機會。
國發會推動的攬才專法2018年上路後,持續強化相關作法,2020年設立台灣就業金卡辦公室、2023年成立Talent Taiwan國際人才服務及延攬中心、2024年成立Talent Taiwan中心南部辦公室,整合各部會資源,提供外國人才一站式協助,截至2025年3月底,外國專業人才與特定專業人才累計人次已突破7.3萬人。
不過全球競逐國際人才愈來愈激烈,謝佳宜坦言,台灣必須參考國際作法,讓制度升級,因此端出攬才專法修正草案,現已完成行政院法案審查,待提報院會後,將送立法院審議;如果此會期順利通過,加上子法配合修正的時間,希望年底前可以順利上路。
謝佳宜補充,若攬才專法順利通過,可望助攻達成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訂下的目標,2024年至2028年間,吸引6萬專業人才、5萬僑外生留在台灣、1萬數位遊牧的成果。
此次攬才專法有4大修法重點,首先是擴大適用對象,國外頂尖大學畢業生、特定專業人才配偶得自由工作,畢業僑外生可留台尋職且免許可;第2,數位遊牧更彈性,總停留期限最長2年。
第3,取得永居更容易,做法包含全球菁英1年永居,畢業僑外生學位折抵永居期間;第4,加強社會保障,外國專業人才適用勞退新制,永居外國專業人才適用就業保險,以及提供永居外專身障與長照服務。
謝佳宜說明,過去外國專業人才適用勞退舊制,僅取得永居者才可適用勞退新制,修法過後,未來外國專業人才只要受聘僱,就能用適用勞退新制,不管在哪個公司待多久,退休金均可持續累積。
除了修法讓制度升級,國發會補充,因應遠距辦公趨勢,今年1月啟動數位遊牧試辦計畫,提供具專業且能遠端工作的外籍人士最長3+3個月簽證,並在台南、台東建置示範場域,至今已成功吸引近千名數位遊牧者,未來將擴展至高雄、嘉義等地,結合在地特色,推動新創與在地共創發展。
謝佳宜表示,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期許國發會要更積極,朝「國家級獵才公司」的方向努力,因此除了上述作法,去年底及今年初已經有實體團分別出訪印度班加羅爾以及美國矽谷,接下來會持續評估有無出團的需求,同時以線上方式結合社群接觸海外人才,吸引更多人來台、留台。
國發會今天舉行攬才成果記者會,國發會人力發展處處長謝佳宜表示,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又有少子化課題,在此同時,產業快速發展,國際競逐人才白熱化,台灣必須強化攬才力道,才能把挑戰轉為機會。
國發會推動的攬才專法2018年上路後,持續強化相關作法,2020年設立台灣就業金卡辦公室、2023年成立Talent Taiwan國際人才服務及延攬中心、2024年成立Talent Taiwan中心南部辦公室,整合各部會資源,提供外國人才一站式協助,截至2025年3月底,外國專業人才與特定專業人才累計人次已突破7.3萬人。
不過全球競逐國際人才愈來愈激烈,謝佳宜坦言,台灣必須參考國際作法,讓制度升級,因此端出攬才專法修正草案,現已完成行政院法案審查,待提報院會後,將送立法院審議;如果此會期順利通過,加上子法配合修正的時間,希望年底前可以順利上路。
謝佳宜補充,若攬才專法順利通過,可望助攻達成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訂下的目標,2024年至2028年間,吸引6萬專業人才、5萬僑外生留在台灣、1萬數位遊牧的成果。
此次攬才專法有4大修法重點,首先是擴大適用對象,國外頂尖大學畢業生、特定專業人才配偶得自由工作,畢業僑外生可留台尋職且免許可;第2,數位遊牧更彈性,總停留期限最長2年。
第3,取得永居更容易,做法包含全球菁英1年永居,畢業僑外生學位折抵永居期間;第4,加強社會保障,外國專業人才適用勞退新制,永居外國專業人才適用就業保險,以及提供永居外專身障與長照服務。
謝佳宜說明,過去外國專業人才適用勞退舊制,僅取得永居者才可適用勞退新制,修法過後,未來外國專業人才只要受聘僱,就能用適用勞退新制,不管在哪個公司待多久,退休金均可持續累積。
除了修法讓制度升級,國發會補充,因應遠距辦公趨勢,今年1月啟動數位遊牧試辦計畫,提供具專業且能遠端工作的外籍人士最長3+3個月簽證,並在台南、台東建置示範場域,至今已成功吸引近千名數位遊牧者,未來將擴展至高雄、嘉義等地,結合在地特色,推動新創與在地共創發展。
謝佳宜表示,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期許國發會要更積極,朝「國家級獵才公司」的方向努力,因此除了上述作法,去年底及今年初已經有實體團分別出訪印度班加羅爾以及美國矽谷,接下來會持續評估有無出團的需求,同時以線上方式結合社群接觸海外人才,吸引更多人來台、留台。
- 記者: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9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