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提議對台灣半導體徵收100%關稅 華府智庫預言:將適得其反

川普提議對台灣半導體徵收100%關稅 華府智庫預言:將適得其反
美國總統川普1月27日提議對台灣生產的半導體徵收高達100%關稅M(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美國總統川普1月27日提議對台灣生產的半導體徵收高達100%關稅,同時嚴厲批評了兩黨過去共同制定的《晶片法案》。對此,長期關注工業和技術相關之公共政策的華府非營利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指出,如果川普針對台灣進口晶片加徵100%關稅,不僅不會促使台灣半導體和電子產業轉向美國,還會引發全球跨部門的關稅戰、增加美國人的成本、損害美國科技公司利益,並在關鍵時刻破壞與重要盟友的關係。

ITIF的全球創新政策副總裁埃澤爾(Stephen Ezell)在1月28日撰文分析,川普的假設是,如果他對台灣半導體的關稅提高到100%,台灣半導體製造商將轉移到美國以避免被徵收這些高昂關稅。但如果美國對來自印度、日本或馬來西亞的半導體進口徵收較低的關稅,台灣企業就會將工廠遷往這些國家,而不是回流美國,又或者美國公司將必須從其他外國公司購買半導體產品。

此外,如果對中國進口晶片徵收低於台灣進口晶片的關稅,川普將會幫助中國半導體製造商,因為他們向美國市場出口的產品成本就會更低。因此,要使這項政策真正發揮作用,川普就必須提高所有半導體進口的關稅,而這可能會導致全球針對半導體產業開打關稅戰。

與此同時,此類關稅將在短期內增加美國消費者和生產商為一系列消費品和工業製品所支付的價格,首當其衝的便是汽車、電腦和製造業至關重要的晶片。202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44.2%的邏輯晶片進口和24.4%的記憶體晶片進口來自台灣。預期台灣半導體進口的任何重大中斷,都可能導致美國邏輯晶片價格上漲高達59%。由於晶片對無數產品至關重要,因此擬議的關稅將迅速提高許多日常用品的價格。

不僅如此,加徵關稅還會提高使用台灣進口晶片的美國公司的成本。2016年,總部位於美國的資通訊技術(ICT)公司,包括蘋果、博通、高通、英特爾、輝達、賽靈思等,佔全球無晶圓廠半導體製造需求的65%左右。除非他們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境外以避免關稅,否則關稅戰將加劇他們的生產成本。事實上,依賴台灣半導體的美國公司將產能轉移到美國以外,以經濟理性來看是合理的。

除了經濟損失之外,認定外國公司或美國進口商,將取代美國消費者承擔關稅上調之成本的幻想,也非常不切實際。例如,2021年12月,經濟學家費格鮑姆(Pablo Fajgelbaum)和坎德爾瓦爾(Amit Khandelwal)評估了中美貿易戰對2021年的預期影響,結論是「美國消費者因進口商品關稅上漲,而首先面臨了加稅的影響」,且貿易戰降低了美國和中國的總實際收入。另外,2019年10月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大部分都轉嫁給了美國進口商。

埃澤爾還認為,針對台灣半導體加徵關稅,在短期內對促進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發展作用不大,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任何影響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沒有一家半導體製造商會簡單地關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晶圓廠並將其遷移到美國,又或者在這裡建造一個替代的晶圓廠。因此,關鍵問題在於未來能在哪裡建造新的半導體廠,而這將是公司根據需求預測提前數年做出的決定,且設廠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

川普總統似乎認為關稅是晶片製造商在選擇新半導體工廠的地點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但正如ITIF過去分析的,生產半導體可能是製造業中最複雜、最昂貴的浩大工程,其中最先進的半導體工廠的建造成本超過300 億美元。因此,在進行投資時,半導體製造商不能犯錯,並會仔細評估多達500項因素,包括人才、稅收、貿易和技術政策,以及監管、環境和勞動力市場條件,然後才會做出決定。毫無疑問,關稅是一個因素,但公司優先考慮的,往往是晶片生產所需的大量零件零關稅,而不是晶片本身。單憑關稅還不足以證明,為了應對美國的關稅戰,搬遷價值200億美元的晶圓廠或選擇回美國設廠,是一項明智且合理的選擇。

埃澤爾還點出關鍵,川普認為美國在全球科技生態系統中永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事實卻表明,從1990年到2020年,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生產中的佔比下降了70%,僅剩10%至12%。如果川普真的大幅提高所有ICT產品的關鍵零件之成本,那麼很可能會損害所有依賴該零件的美國製造商,包括ICT領域和其他領域。事實上,它可能會使製造業進一步遠離美國,而不是使其回流。根據201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面臨高關稅的美國製造業往往會失去更多工作崗位,因為更高的投入成本和報復性關稅,抵消了進口保護的好處。川普對台灣半導體徵收關稅將完全適得其反,削弱美國科技業的競爭力並使其加速轉移到海外。

埃澤爾表示,川普或許根本不需要關稅。事實上,從川普第一屆政府開始,美國就已經說服台灣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在美國進行大量投資。台積電已計劃投資65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3座最先進的晶圓廠。為了支持這項舉措,14家台灣半導體投入品(如化學品、氣體等)製造商已在美國建立了業務。換句話說,川普不需要威脅徵收關稅來吸引更多的半導體製造企業回到美國,美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半導體製造地點之一。

川普聲稱,這些外國半導體公司非常有錢,因此不需要《晶片法案》的資金。但這不是重點,因為在美國建造和營運半導體工廠的成本,比美國的亞洲競爭對手高出30%左右,這就是為什麼兩黨要共同制定《晶片法案》,並透過25%的投資稅收抵免,以及390億美元的捐贈和貸款來解決這項難題,彌補這些企業在美國設廠的成本與損失。埃澤爾提醒川普,需要謹記的是,「問題始終是中國!中國!中國!」這應該是他關稅和貿易政策的重點,而不是拿來對付像台灣這樣的盟友。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