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退位 全球複合債「尚對時」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最近市場出現了對美債的不安雜音—穆迪(Moody’s)在上週正式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等從最高等級 Aaa 調降至 Aa1,這也是最後一個原本給出美國滿分評等的機構,此舉正式讓美國「全數掉離」三大信評機構的最高評級榜單。

對債券投資來說,最直覺地理解該產品的指標就是風險等級,因此,雖然市場已有預料,不過穆迪此舉無疑是個提醒:別再單押美債,是時候把眼光放到更大的全球債市上。

這次降評一出來,30年期美債殖利率馬上上衝到5.03%,債券價格同步下滑。但整體市場並沒有出現恐慌式賣壓,為什麼?因為多數機構投資者早就有準備,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持有者,也幾乎沒有強制拋售的壓力。根據巴塞爾協議III,美國公債即使降評,風險權重和抵押品處理也沒變—大家還是把它當成「美債」處理。

施羅德(環)環球收息債券基金產品經理劉又慈解析,其實這不是美國第1次被降評:2011年,標普降評,當時正逢歐債危機,美債仍是避險首選,殖利率下跌了超過40個基點(bps)。2023年,惠譽跟進降評,殖利率反而小幅上升。到2025年,穆迪補上最後一擊,但10年期殖利率只上揚6個基點,市場反應冷靜,甚至連投資級公司債利差也只擴大1-2個基點。這代表什麼?美債仍有它的地位,但市場信仰已不再盲目,且對資金越來越挑剔。

目前全球企業債的基本面穩健,即使美債殖利率升高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增加,但也吸引了更多追求收益的資金進場。再加上各國央行利率分歧、匯率波動劇烈,全球複合債的靈活配置優勢正好能發揮作用。

在如此挑戰的市況下,劉又慈說明,施羅德(環)環球收息債券基金「尚對時」,這檔基金的策略在於把握全球債市各種機會,具備三大特色:第一,全球靈活配置,避開風險熱點,主要布局在全球公司債市場,涵蓋投資級與非投資級債券,截至5月中旬,該基金對美國公債的配置只有1.8%,並非重押風險焦點,反而是偏好金融產業這種具息收的領域,精準掌握收益來源;再者,策略漂亮是優勢,績效亮眼是本事,基金績效短中長期績效亮眼,全期間績效均優於同類型基金平均,路遙知馬力,投資時間越長越能展現其優勢。第三,配息級別多元,掌握優質息收,除了累積、固定月配,新增穩定月配級別,可根據配息需求與幣別偏好靈活選擇,打造自己的收益組合。

穆迪降評不是世界末日,但卻是一個投資訊號:單一市場風險正在放大,而債券投資也從「保守穩健」變成需要「靈活多元」新思維。劉又慈補充,現在市場進入轉折期,美債不是不能買,而是不能「只」買美債;掌握全球債市的脈動,結合靈活的債券配置工具,才是下一步贏家的思維。(自立電子報2025/5/21)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