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男肺癌四期竟無症狀 家族史是高危族群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成大醫院胸腔內科林建佑醫師/成大醫院提供
肺癌為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許多人談癌色變,但民眾防癌意識卻是有待加強;45歲的蔡先生參加公司健康檢查,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左上肺一顆直徑3公分的腫塊,雙側肺部各偵測到三顆直徑1-2公分的結節。經由胸腔科團隊進行支氣管鏡切片檢查後,確診為第四期肺癌,屬於末期。蔡先生未曾吸菸,平時也沒有咳嗽、喘或其他不適症狀,對於罹癌深感不解。進一步病史詢問中,蔡先生才得知父親曾罹患肺癌,家族病史即為高風險因子之一。
成大醫院胸腔內科林建佑醫師指出,肺癌初期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即便腫瘤長到3公分,患者也可能毫無不舒服感覺;即使出現輕微咳嗽,也難以與各類呼吸道疾病區分。許多病患等到咳血、呼吸困難、頭痛或骨頭疼痛等明顯警訊出現時才就醫,此時通常已是肺癌晚期,錯失治療黃金期。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癌症登記年報,當年度新增肺癌病例達17,982人,死亡達10,053人,皆為所有癌症中最高。值得注意的是,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5年存活率不到10%;而若能於肺癌第一期時發現,5年存活率則可超過90%。掌握早期診斷時機,是攸關病患預後的核心課題。
林建佑醫師提醒,肺癌常無明顯症狀,無症狀並不代表無肺癌。X光為二維影像,不易偵測1公分以下的肺部結節,即使是1公分以上的結節或腫塊,也可能因位置或密度而未被發現。而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目前經國際實證,能降低死亡率的早期肺癌篩檢工具,建議高風險族群定期檢查,提升早期發現率。
自民國114年起,國民健康署擴大肺癌篩檢對象,包括:
符合上述任一條件者,可每2年接受1次免費LDCT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林建佑醫師呼籲,民眾應主動了解自身風險、把握公費篩檢肺癌機會,不可等到有症狀才檢查。透過早期偵測與治療,有效提升存活率,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婦人漏尿臉紅心跳 醫師教兩招免除尷尬
甲狀腺癌患者全切除手術 醫提醒恐出現低血鈣
名醫會客室/您家中兒童有量血壓嗎?兒童也會高血壓!
國衛院最新研究:高齡孤獨感恐加速罹患失智症
乳癌術後為何要追加放療?北慈導入新醫技提精準度
- 記者:好醫師新聞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