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便祕更「短命」死亡風險高20%?日名醫6訣竅順暢排便不煩惱
便祕常被視為小毛病,但長期忽視也會有嚴重後果!日本便祕對策專家、大腸肛門疾病權威高野正太醫師警告,慢性便祕除了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成為中高齡族群的「減壽疾病」,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提升。有研究就顯示,便祕的人死亡率比一般人高出20%以上!
近年越來越多關於便祕危害的研究。美國明尼蘇達州針對4,000名受試者的長期追蹤研究指出,無便祕者10年存活率為85%,但便祕者僅73%,差距達12個百分點。且後續進一步調查更發現,便祕者的整體死亡風險增加超過20%。
日本東北大學一項大規模疫學調查則分析4.5萬人資料果發現,每2、3天排便一次的人,比起每天都有排便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至1.21倍,中風風險則增至1.29倍;若4天才排便一次,心血管疾病風險則升至1.39倍,中風死亡風險更是逼近2倍。
別再因為「只是便秘」而輕忽,慢性便秘是需要好好被解決的問題!長年研究大腸肛門疾病的日本醫師高野正太認為,健康的起點是「吃得進去、排得出來」,否則身體早晚會出狀況。
他解釋,便祕的人排便時為了將糞便用力排出,往往在如廁時屏氣用力,這個動作除了因呼吸混亂、增加肺部負擔,還會暫時提升血壓與心跳,對血管彈性漸差的中高齡族群來說特別危險,可能增加中風與心血管疾病隱憂。一項丹麥研究也證實,便祕患者的心肌梗塞、缺血性與出血性中風風險,分別比沒便秘的人高出1.24倍、1.5倍與1.46倍。
由此可見,若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或曾有心臟病、中風病史,更需要重視便祕與血壓隱藏的健康問題!
為改善便秘,我們都知道要有充足水分和纖維攝取,而高野正太醫師提出6大生活習慣建議,有助促進腸道蠕動、提升排便的順暢度!
培養排便習慣
「早餐後」是腸胃蠕動最強的時間點蹲馬桶!每天早餐後以及睡前固定如廁,養成1天兩次排便習慣。建議每次如廁時間不超過1分鐘為佳,避免過度屏氣用力造成負面影響。
改善如廁姿勢
身體微微前傾,模仿「沉思者」羅丹雕像的姿勢,能讓直腸保持筆直,更容易排便。多加上腳踏台、小板凳、或直接踮起腳尖,能增加直腸內壓,讓糞便排空更順暢。
每日肌肉放鬆練習
肌肉放鬆可以讓糞便更順利排出。練習「收縮-放鬆」肛門運動,試著「肛門收緊5秒+放鬆5秒」這樣為一次,每天可以練習10~20次,可改善放鬆恥骨直腸肌,不少患者僅嘗試一週至一個月就有感改善。
扭轉拉筋促腸蠕動
簡單扭扭腰、或是按壓穴位,都有助於有助刺激腸道並改善便秘。例如用左手抓著右腳的「三陰交穴」維持5秒,再換邊重複動作,每天重複3次,有助刺激腸道、改善腸胃不適。

避免過度依賴溫水沖洗
長期使用免治馬桶的溫水刺激,可能導致肛門感覺遲鈍甚至麻痺,反而使往後自然排便更加困難。此外,溫水過度沖洗也容易造成肛門周遭皮膚濕疹等疾病。
從飲食「整腸」打造優良的腸道生態
改善腸道環境幫助順暢通便,補充益生菌與膳食纖維是關鍵!因為膳食纖維相當於餵養益生菌的重要來源,推薦「優格+奇異果」是黃金搭配,一次補充益生菌及益生源,對於促進腸道健康很有幫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小看便祕竟是「奪命因子」?研究揭死亡風險高2成
近年越來越多關於便祕危害的研究。美國明尼蘇達州針對4,000名受試者的長期追蹤研究指出,無便祕者10年存活率為85%,但便祕者僅73%,差距達12個百分點。且後續進一步調查更發現,便祕者的整體死亡風險增加超過20%。
日本東北大學一項大規模疫學調查則分析4.5萬人資料果發現,每2、3天排便一次的人,比起每天都有排便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至1.21倍,中風風險則增至1.29倍;若4天才排便一次,心血管疾病風險則升至1.39倍,中風死亡風險更是逼近2倍。
屏氣用力影響血壓和心跳!中高齡族群長期便秘風險尤高
別再因為「只是便秘」而輕忽,慢性便秘是需要好好被解決的問題!長年研究大腸肛門疾病的日本醫師高野正太認為,健康的起點是「吃得進去、排得出來」,否則身體早晚會出狀況。
他解釋,便祕的人排便時為了將糞便用力排出,往往在如廁時屏氣用力,這個動作除了因呼吸混亂、增加肺部負擔,還會暫時提升血壓與心跳,對血管彈性漸差的中高齡族群來說特別危險,可能增加中風與心血管疾病隱憂。一項丹麥研究也證實,便祕患者的心肌梗塞、缺血性與出血性中風風險,分別比沒便秘的人高出1.24倍、1.5倍與1.46倍。
由此可見,若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或曾有心臟病、中風病史,更需要重視便祕與血壓隱藏的健康問題!
醫師教實用6招解便更順暢!優格配這水果讓腸道不塞車
為改善便秘,我們都知道要有充足水分和纖維攝取,而高野正太醫師提出6大生活習慣建議,有助促進腸道蠕動、提升排便的順暢度!
「早餐後」是腸胃蠕動最強的時間點蹲馬桶!每天早餐後以及睡前固定如廁,養成1天兩次排便習慣。建議每次如廁時間不超過1分鐘為佳,避免過度屏氣用力造成負面影響。
身體微微前傾,模仿「沉思者」羅丹雕像的姿勢,能讓直腸保持筆直,更容易排便。多加上腳踏台、小板凳、或直接踮起腳尖,能增加直腸內壓,讓糞便排空更順暢。
肌肉放鬆可以讓糞便更順利排出。練習「收縮-放鬆」肛門運動,試著「肛門收緊5秒+放鬆5秒」這樣為一次,每天可以練習10~20次,可改善放鬆恥骨直腸肌,不少患者僅嘗試一週至一個月就有感改善。
簡單扭扭腰、或是按壓穴位,都有助於有助刺激腸道並改善便秘。例如用左手抓著右腳的「三陰交穴」維持5秒,再換邊重複動作,每天重複3次,有助刺激腸道、改善腸胃不適。

長期使用免治馬桶的溫水刺激,可能導致肛門感覺遲鈍甚至麻痺,反而使往後自然排便更加困難。此外,溫水過度沖洗也容易造成肛門周遭皮膚濕疹等疾病。
改善腸道環境幫助順暢通便,補充益生菌與膳食纖維是關鍵!因為膳食纖維相當於餵養益生菌的重要來源,推薦「優格+奇異果」是黃金搭配,一次補充益生菌及益生源,對於促進腸道健康很有幫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便秘掰掰!日專家票選最強通便組合!照這養腸菜單吃了超順暢
- 坐著反覆踮起腳!這樣練你的蘿蔔腿,竟能燃脂、控血糖、強肌力

- 記者:新聞中心蔡經謙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