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疝氣至腸道壞死險丟命! 腹股溝腫脹、鈍痛要當心

老翁疝氣至腸道壞死險丟命! 腹股溝腫脹、鈍痛要當心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69歲林先生於1年前左右,經常感覺到左下腹部疼痛,甚至摸得到突起腫塊,雖懷疑是疝氣但卻未就醫處理。直到近期突起處無法推回,同時出現無法排便、劇烈疼痛等情況,緊急就醫後才發現腸道已壞死,立刻接受手術切除壞死段腸道並進行腸道吻合手術。其後不久又再次復發,再次以微創手術進行修補,所幸目前已康復且順利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昱天說,林先生先前已進行過腸道吻合手術,再次復發時,連另一側也出現疝氣,考量到先前手術可能引起腹腔沾黏,且屬於複雜性復發性疝氣,因此改採達文西微創手術進行修補。手術將突出的囊袋復位,並加裝人工網膜進行補強,術後當天即能下床行走,隔天順利出院。


腹股溝疝氣2大成因與4大好發族群


人體腹部由外而內的結構包括:皮膚→皮下脂肪→筋膜→肌肉→腹膜。腹股溝疝氣是指腹腔內的腸道,經由腹壁較薄弱的區域突出,形成明顯腫塊,尤其在咳嗽、搬重物或用力時更明顯。一般來說,疝氣的成因可分為以下2大類,罹患疝氣的族群則簡單分為4種:


2類疝氣成因


1.先天性:如:腹股溝管未閉合。


2.後天性:與腹壓增加有關,如:長期久站、提重物、咳嗽、便秘等。


4種疝氣族群


1.男性終生盛行率高達27%至43%。


2.女性為3%至6%。


3.台灣成年男性罹患率約為女性的9倍。


4.常見於75至80歲的長者。


疝氣初期症狀不明顯 腹股溝處沉重感及鈍痛都要注意


陳昱天指出,疝氣於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有些人只有摸到突起的腫塊。但較典型的症狀仍包含:


1.腹股溝處腫脹、沉重感或鈍痛。


2.咳嗽、久站或搬重物時症狀加劇。


3.女性可能感到骨盆悶脹不適。


4.若腸道突出部位「卡住」無法復位,可能會導致劇烈腹痛、噁心、嘔吐,甚至腸阻塞,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症,需緊急手術。


達文西手術優點多 精準度高、術後疼痛度低


至於疝氣到底應該怎麼診斷與治療呢?普遍來說,疝氣以觸診為主,站立時觸摸腹股溝是否有突出,輔助工具則為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用來確認嚴重程度。治療上,傳統方法以縫合周圍組織為主,現今則多半用人工網膜修補。這是因為人工網膜修補具有減少組織張力;提供強度支撐、降低復發率;對於大型疝氣、復發疝氣、腹壁疝氣尤其有效等3大優勢。另可能會搭配傳統開刀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或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


陳昱天指出,手術部分目前多以達文西手術為主,以個案林先生的情況為例,先前手術屬於緊急處置,未能使用網膜,導致術後復發並擴及雙側,且傳統或腹腔鏡視野與操作空間受限,因此這次選擇採用達文西微創系統。林先生也順利於術後當天下床,第2天出院,恢復良好,成功擺脫疝氣復發的困擾。達文西手術具備以下4大優勢:


1.視野清晰、放大10倍。


2.手術精準度高,機械手臂穩定。


3.術後疼痛小、恢復快。


4.傷口小,外觀美觀、感染機率低。


自我檢查疝氣 站立時用手輕按腹股溝觸摸是否突起


陳昱天建議,民眾在家可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查,包括站立時,用手輕按腹股溝區域是否摸到突起;咳嗽或用力時,腫塊是否變明顯;是否有久站、搬重物後的沉重感或疼痛感。要注意的是,自我檢查無法取代專業醫師診斷,若有疑似症狀,應盡早就醫,避免延誤導致嚴重併發症。(文章授權/常春月刊)


文字編輯:吳思奕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神經疼痛別忍!很多病都會神經疼痛 補硒翻轉疼痛人生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