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 7 類粽子熱量一次看! 營養師教 4 招延緩血糖上升

常見 7 類粽子熱量一次看! 營養師教 4 招延緩血糖上升


常見 7 類粽子熱量一次看! 營養師教 4 招延緩血糖上升

端午節將至,許多民眾會選購或自製粽子,粽子雖然美味,但若不小心攝取過量對身體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營養師分享了幾款常見粽子的熱量,並提醒民眾留意 4 大攝取原則,像是少油、少鹽及少糖、多纖維的「三少一多」,透過食材的挑選,降低熱量攝取,延緩血糖上升。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高法民提到,常見粽子種類包括北部粽、南部粽、鹼粽、粿粽等,其熱量及特色也提供民眾參考:

  • 北部粽:熱量約 450 至 600 大卡;較具咀嚼感。烹調方式是先將糯米使用紅蔥頭、醬油、鹽、胡椒等炒至八分熟,包進食材後,再繼續蒸煮使米粒完全熟透。
  • 南部粽:熱量與北部粽不相上下,約 450 至 600 大卡。不過南部粽較具黏性,烹調方式是以生米拌滷汁,包入炒好的內餡,再將整顆粽子放滾水中煮至熟透。食用時,有些人會淋醬並灑上花生粉,增加滑順口感。
  • 鹼粽:熱量約 120 大卡。烹煮方式先將圓糯米洗淨瀝乾後,浸泡於鹼水,再用青竹葉包裹經水煮熟,放入冷藏又稱「冰粽」。沾蜂蜜、細砂糖、紅糖等,或淋糖漿在鹼粽上。
  • 粿粽:熱量約 200 至 250 大卡。使用再來米與糯米混合,泡水 2 至 3 小時,再研磨成米漿,瀝乾後包入內餡,以豬肉為主,配上炒過的蘿蔔乾、豆腐乾、肉末和紅蔥頭等,麻竹葉抹油後包入蒸熟,口味較鹹香、也較油,為客家獨有傳統特色。
  • 廣東粽:熱量為最高,約 1200 大卡。是以荷葉為粽葉,其餘作法是裹蒸粽為主,也有紅豆粽和綠豆粽等,為所有粽子中體積最大的。
  • 北平粽:熱量約 150 至 180 大卡。由糯米包製而成,蒸熟後沾白糖食用,包入紅棗,即為北平紅棗粽。
  • 湖州粽:熱量約 600 至 1000 大卡。形狀為長形,內餡選用五花肉,剔除肥油再經醃浸,與傳統調醬過的圓糯生米包裏後,入水煮約 2 個半小時。

傳統肉粽食材高油、高熱量 配料選高纖維食材延緩血糖上升

高法民指出,一般傳統肉粽較多是使用高油脂及高熱量的食材,如糯米、花生、五花肉或鹹蛋黃等,再加上有些粽子糯米及餡料常以油先熱炒,1 顆熱量可能就高達 700 大卡。

高法民提醒,若三餐飲食份量仍照常攝取,過多的熱量很可能造成體重增加,且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上升。因此要想兼顧健康及美味,營養師分享 4 大原則,包括「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及多纖維,除了避免選擇高熱量食材,可以紫米、燕麥或紅藜麥等全榖根莖類取代糯米外,也可用瘦肉、或雞肉等低脂肉類取代五花肉。

高法民建議,配料選擇上使用蓮子、豆類來替代高油脂的花生,或選用菇類、竹筍等低熱量高纖維食材,來降低熱量攝取並延緩血糖上升。甜粽部分,則可選擇芋頭、地瓜等全穀根莖類作為替代,減少精緻糖的使用。

沾醬鈉含量高 長期食用心血管風險增

高法民表示,因為許多人在吃粽子時,常會搭配鈉含量高的沾醬,如甜辣醬等,容易超過每日攝取量,長期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因此原則上會建議民眾避免沾醬,品嘗粽子原味即可,減少身體額外負荷。

也因為傳統粽子主要由糯米組成,一顆正常大小的粽子份量相當於一碗 6 分滿飯量,也容易缺乏蔬菜,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 3 份蔬菜,達到健康均衡飲食目標。

除了品嘗美食,高法民建議,可到戶外活動,不只舒展筋骨,更能減去節慶聚餐攝取的多餘熱量。

文/張乃文、圖/康珈毓

諮詢專家: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高法民

延伸閱讀:

5招教你『吃粽不吃重』!

端午吃粽3招甩油不增重!營養師:熱量最肥的不是三層肉

慶端午健康吃粽!營養師揭密不發胖的5大「粽」點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