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臺東分院中醫師教您「針灸」二三事!

北榮臺東分院中醫師教您「針灸」二三事!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針灸」雖由來已久,然而許多民眾對於「針灸」仍是一知半解,甚至感到困惑呢!臺北榮民總醫院臺東分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顏慶仁醫師將為您解疑释惑,教您有關「針灸」的那些事。

68歲的曾先生長期患有腰痠背痛的問題,一個月前突然左腰劇痛,坐立不安,看遍骨科、腎臟等科之檢查及服用止痛藥,仍動彈不得,診斷:筋膜炎。曾先生終於在太太建議陪同下至本院接受2次「針灸」後,左腰部劇痛有明顯舒緩改善。

針灸實際上包含了兩件事:一是針刺,二是艾灸。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醫師透過經絡及穴位,以針或灸的方式幫助病人進行氣血疏通、調整分配,使人體陰陽平衡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民眾認為筋骨痠痛,就去醫院或診所針灸一下,其實針灸治療的項目遠不止如此,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1996年11月義大利米蘭會議認可的針灸適應症有:痛症、耳鼻喉疾患、腸胃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精神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皮膚系統疾病及婦科系統疾病等64種,民眾若有需求可洽專業醫護人員進行了解。

針灸應注意事項:
一、治療前:
1.如有下列情形:懷孕、凝血功能障礙、皮膚感染、腫瘤、嚴重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裝有心率調節器、心臟梗塞病史者務必告知醫護人員。
2.如空腹、過飽、疲勞、過度緊張、激烈運動後不宜針灸,盡可能保持身體放鬆、情緒穩定。
3.就診時不宜穿著緊身或連身衣物,適合穿著寬鬆衣物,以便於針灸操作。


北榮臺東分院中醫師教您「針灸」二三事!

二、治療中:
1.針刺過程中要放鬆身心,不論是躺著、趴著、或是坐著治療,只要保持自己最舒服的姿勢即可,下針後勿隨意變更姿勢,避免大幅度動作以免不適或危險。
2.艾灸或紅外線治療時,若感到過份灼熱,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3.針刺時可能會有痠、麻、重、脹、竄等感覺,此稱為〝針感〞,這是正常現象,如有頭暈、反胃、出冷汗、呼吸困難等暈針情形,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三、治療後:
1.針刺之後盡量要喝溫開水,有利排除體內廢物。
2.針灸後當日即可進行洗澡等日常活動,局部如有瘀腫,數日後即會退散,不必過於驚慌。

中醫強調「陰平陽秘」之原則,中醫師會依據病人體質、臨床症狀、病情嚴重程度,幫助病人做全身整體觀診脈調理,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些病人最擔心的,不是〝痛〞,而是對扎針的〝緊張〞所產生〝恐懼〞的情緒反應。除了上述問題,也有中老年人因受「飛蚊症」困擾而前來門診求治。病患描述睜開眼就看到小黑點或絲狀漂浮物閃現,眼睛轉動時會更加明顯,如同惱人的蚊子般揮之不去,嚴重時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飛蚊症」為一種玻璃體混濁情形,常見的原因是由於年紀的老化、近視,導致玻璃體逐漸退化。

顏慶仁主任建議病患可先至眼科檢查,排除可能的嚴重情形之後,若為生理性的飛蚊症,採用針灸治療可獲得不錯的效果,療程的次數及長短,視病患的體質、飲食、生活習慣、有無慢性病等不一,基本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論是什麼問題來求診,民眾事先可透過與醫護人員充分地溝通,瞭解針灸的注意事項,在治療的前中後,配合醫護人員的說明以及引導,「針灸」實為一種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

顏慶仁主任的門診時間:週一、二、三、五上午針灸;週一、二、三下午問診。

民眾對於針灸有任何問題可洽北榮台東分院:089-222995由專業醫療人員竭誠為您服務。(照片記者朱達志翻攝)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