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怎麼選? 專家解析種類、加工方式與最佳烹調法

植物油怎麼選? 專家解析種類、加工方式與最佳烹調法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市面上各式各樣的植物油,有些標榜冷壓、初榨,有些則能高溫煎炒,究竟哪種比較好?食藥署指出,選用植物油需了解其成分和加工方式,包含後續的保存和使用方式都會影響食用安全及健康問題,事先了解植物油脂小知識,選擇適合的植物油,讓飲食更安全。


植物油萃取方法分不清? 食藥署來解析


食藥署表示,植物油較動物油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像是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大豆油、葵花油、亞麻籽油等則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過,需注意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要注意烹調方式。


食藥署說明,植物油的提油方式分為壓榨法與溶劑萃取法。如果是油脂含量較高或不需乾燥的果實原料(如橄欖、芝麻、花生),通常會使用壓榨法來提取;而油脂含量較低的原料(如黃豆),多使用溶劑萃取來提高出油量。


植物油提油後,緊接著就是精煉處理,利用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方式,將油中的雜質去除,使油品更純淨,發煙點提高,能耐受較高的烹調溫度。如此一來,油品則較為穩定、保存期限較長,適合大規模生產,因此價格較為便宜。


食用油品選擇有撇步 安全存放有2要領


那麼,該怎麼選擇油品呢?食藥署舉例,如果是高溫煎、炒、炸,應選擇發煙點較高的油;若是涼拌或低溫烹調,則可選擇冷壓初榨油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這樣能保留更多營養。例如,冷壓初榨橄欖油含有豐富的橄欖多酚,但未經精煉處理,發煙點較低(約190°C),若用高溫油炸,不僅會破壞營養,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因此,選擇油品時要根據烹調需求來挑選。


食藥署建議,選購時,除了挑選信譽好的品牌,儲存方式也很重要。應置於陰涼、乾燥、避光的地方,以免光線影響油的品質;並確保密封,避免氧化。


食藥署再次提醒,選擇植物油時,不僅要根據不同的烹調需求來選擇適合的油,同時也要了解油的加工方式、營養成分和儲存方法,如此一來才能聰明選油安全吃!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春夏蚊蟲多外出常備防蚊蟲藥 含薄荷成分寶寶能擦嗎?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