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變病人!義大院長杜元坤術前緊急立遺囑 親曝當病人的心境轉變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這真的是同一個人嗎?」不認識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的人,從網路搜尋他的名字,比對早期照片的他與近幾年影片裡的模樣,忽胖忽瘦,不免費解:「這個人怎麼從『肯德基爺爺』變『魯夫』?」
至於認識杜元坤的病人們,一踏進診間,看到杜元坤本尊,嘴裡迸出第一句話都是:「院長,您怎麼變那麼瘦?」
面對這些病友的關心,杜元坤也不改幽默的回答:「我掉到洗衣機裡縮水了。」總讓病人、家屬聽了後,原本一臉的擔憂立刻轉為笑容。
醫病關係「翻轉」 成為被病人照顧的醫師
若非親眼所見,實在很難相信,這位「超人院長」、「狂醫」,原來只是凡人,也會生病。杜元坤在醫學院畢業後,便因為體位過重而免去兵役;早年在長庚醫院時期,創辦人王永慶看到剛升外科部長的他,還曾說「怎麼這麼大隻」。但是,昔日的圓潤福態如今整個消風,外表更顯清瘦。
自從杜元坤生病暴瘦後,他與病患之間的醫病關係「翻轉」過來。
不論身材或胖或瘦,杜元坤始終維持每週二固定骨科門診,每次掛號兩、三百號,其中有一大半拿「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慢箋)的資深老病友,每三個月、半年會定期來「巡」一次身體。而這些跟杜元坤相識多年已經變成朋友的病人,美其名來「看醫師」,其實是來「看院長」的。
病人走進診間,坐下來第一件事,不是開口陳述自己的病痛,而是關心眼前的院長醫師:「院長,您這麼瘦,到底有沒有吃東西?」「院長,您現在身體好點嗎?」
許多病人已在診間外等候數小時,非但沒有不耐煩,反而貼心提醒:「院長您會不會累?要不要先休息?我們再等一下沒關係。」
甚至有病人捨不得他骨瘦如柴,帶來準備好的煲湯、補品,「病人擔心我、罵我,我很喜歡這種感覺,不只是我take care(照顧)他們,他們也對我好。」病人的窩心舉動療癒了杜元坤,「被病人疼愛」的感覺竟是如此美妙。
暴瘦近四十公斤 竟是日積月累宿疾引起
回想最近一次驚險的生死關頭,「原本我擔心自己像賈伯斯(Steve Jobs,蘋果創辦人)一樣是胰臟癌,會走得很快,所以手術前,趕快通知我的律師、會計師預立遺囑。」身為醫師,杜元坤深知這次的症狀不一樣,更怕進了手術室就再也回不來。
所幸詳細檢查後,杜元坤並非罹癌,而是「胃纖維化、橫隔膜疝氣合併胃食道狹窄」。病名很長,簡單說,有部分源自杜元坤三十多年的老毛病胃潰瘍,還有就是一部分的胃穿過橫隔膜,從腹腔往上移到胸腔,「這是以前打橄欖球留下的後遺症,原來當年的撞擊後不是只有頭凹了一個洞,橫膈膜也有一個破洞造成。」
日積月累的宿疾,這次來得無聲無息,兇猛劇烈。直到他做了內視鏡才發現,怎麼胃纖維化那麼厲害,因為過去長期忍耐,持續反覆發炎,導致胃的吸收出問題,還是在硬撐。隨即進行修補後,胃沒有疝氣,但纖維化依然在,變得吃不多、體重跟著下降,纏身多年的糖尿病竟然好了,「我過去體重八、九十公斤,嚴重到一天打兩次胰島素,在兩年內瘦到六十幾公斤,外表看起來是瘦了,但事實上精神變得比較好,意志力也更強。」
每天分秒必爭搶救生命 根本沒時間生病
每天看著這麼多的生老病死,相較多數人面對病痛折磨的怨天尤人,不斷自問「為什麼會是我?」但當主角變成自己,杜元坤根本沒時間抱怨老天爺,認為這一切都是「自找」的,因為每次都「病出自有因」。
因為自己愛打球常受傷;因為睡眠少、工作高壓又不健檢,導致心臟有問題沒發現;愛吃甜食所以糖尿病沒控制好;自願去澎湖義診不小心受傷,感染了海洋弧菌……沒有一項怪得了別人。
就像他明白如果沒有為自己開刀,因海洋弧菌感染的腿必須截肢時,日後行動恐怕受限,無法行動自如,再也沒辦法上山下海救人,所以忍痛也要自己劃下那一刀。
總是硬漢作風的杜元坤,每一次面臨病痛折磨,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超人」,只是「普通人」,心肌梗塞當然痛得要死,化膿的腳也痛得要命,腸胃有問題更是渾身不舒服,即使有滿桌的山珍海味也吃不下,「只是,我真的沒有生病的時間。」
陪伴無數病人走過疾病 這時才真正體會病人心情
「終於當上病人」的杜元坤,既沒有乖乖休息、聽醫師的話,滿腦子想的仍然是工作和救人,「外人可能很難想像,怎麼會有這麼無聊的人。就像我從來不認為,因為生病了就必須慢下來。我接受治療的目的,只是為了要趕快回去工作。」
當醫師成為病人,才讓他明白幾件事,首先,「醫師就是最不合作的病人」,尤其他自己總是不管醫師交代要住院,或是硬要幫自己不麻醉就下刀,全都率性而為。其次,「我終於可以體會一下當病人的心情,每個來找我治療的病人,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到底病人要的是什麼?」
「其實,每個病人都希望醫師能對自己好,我也是。」當了病人的杜元坤設身處地思考,每個帶著病痛而來求診的病人,不外乎希望醫師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能夠真的關心,而不是趕人出院。還有最重要一點就是,病人會期待這位醫師可以個人專業承諾,一定會做到最好(I do my best.)。
他舉例,自己曾經因為打橄欖球導致韌帶斷掉,後來是由學生(現屏東義大醫院院長顏政佑)執刀,「我當然希望日後可以回到運動場上繼續打球。但在開刀前,醫師竟然說:『老師,我不可能開得像你那樣好』,當下我回說:『那就打你』,病人一定會要開刀後比現在更好啊!」
「直到成為病人那一刻,我才體會到病人的要求是多麼謙卑,就只是一個很卑微的希望──醫師對你好。」他強調,做醫師不要辜負病人所託,而這也是他從醫以來一直身體力行的信念,持續對病人苦口婆心,全力以赴。
本文來源:《初心不退:活出生命的影響力》,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6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記者: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