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年輕化「不到50歲在上升」 4類高風險人必篩檢不可


大腸癌年輕化「不到50歲在上升」 4類高風險人必篩檢不可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二位,每年奪命超過6700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強調,可怕的是,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且在台灣有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提醒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若符合務必定期篩檢「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38.4人,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衛福部112年死因統計則有6791人死於大腸癌。


謝文斌說,警訊是,近年國內與國外的醫學統計數字都看到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在台灣,45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更由2010年的每十萬人口40.63人、上升至2021年的48.18人。大腸癌常見症狀,包括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然而有明顯症狀而來就醫的病人,檢查後常已是中晚期大腸癌,治療起來複雜且困難。


謝文斌強調,大腸癌是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並治療的一種疾病。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相反的,如果大腸癌進展至第四期才診斷出來,5年存活率只剩15至16%。而歐美國家經驗顯示,每一至二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謝文斌建議,平常得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並且規律運動,還要定期篩檢。


謝文斌強調,尤其,大腸癌公費篩檢原來僅針對50至79歲民眾,而國健署今年起,已擴大提供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且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曾患有大腸癌民眾,每二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服務,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天氣多變「鼻塞、噴嚏、嗜睡」過敏高峰! 三招不再一進辦公室就哈啾


機場檢疫爆針頭亂丟!護理師遭扎傷請假遭刁難 疾管署回應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