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山谷與海洋的交會,南迴將沿途風景、人文與歷史傳說串接在東海岸的織布上,走一趟南迴藝術季,14件作品像14個座標,旅人藉由藝術創作停留駐足,傾聽風與海浪的聲音,在南迴的沙灘上留下腳步印記。

採訪.妮可魯|首圖提供.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南向南』試圖使身體意識到深處南向的兩地,感受南島文化的地域匯流|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提供


南迴公路像是條蒼白的細絲帶,承接縱谷大地與海岸山脈,縫織在海岸線的邊際。行過金崙大橋,腦海中浮現那著名的公路美景,大橋的另一端直勾勾的通往蔚藍大海,彷彿只要踩下油門一股作氣便能衝向神秘的龍宮,可惜天公不作美,久違的颱風偏偏選在此時造訪8月初的盛暑,灰霾的雲層藏著雷神的權杖,毫不客氣的用暴雨雷鳴宣示主權。

「南迴這個地方,排灣族最多,Sicevudan是排灣族語,代表河流的源頭,形容排灣族在找到水源的源頭時,發現源頭之水冒出來像一朵香菇的樣貌。」雖然雨勢有傾盆而下的態勢,彼勇・依斯瑪哈單(Biung Ismahasan)依約與我們會合,這位來自高雄那瑪夏區,擁有泰雅族、布農族與卡那哪那富族血統的青年,畢業英國艾塞克斯大學哲學與藝術史學院策展學研究中心,此次擔任南迴藝術季的策展人。

「我希望2021南迴藝術季的14件作品能在他們的位置地點,順著河流走,從這出發,往他們要走的方向。」彼勇領著我們在南迴的海岸線上探訪藝術季的作品,抵達太麻里時雨勢稍歇,瘋狂的海風中夾帶濕潤的草香,我們踏著清涼的小水漥走向千禧曙光紀念園區的沙灘,印象中這是元旦熱門的迎曙光景點,少了觀日出的新年人潮,灰色的沙灘上卻多了一雙巨大的藍白拖,和黑色的望海巨人。

擅長馬賽克藝術的藝術家林子堯,用馬賽克磚表達原住民的編織文化,這次選用藍白色系拼貼出台灣共同的次文化象徵-藍白拖,「戶外的展覽,想打破藝術和民眾的距離,藍白拖鞋面不用水泥固定,民眾可和作品互動。」彼勇鼓勵大家在藍白拖上玩石頭,堆疊又推倒,石頭是手中的玩具也是祈願的希冀,或是想躺在藍白拖上拍照都可以。

藍白拖的斜對面半臥坐著的黑色大腳巨人『行走的意識』,是以色列藝術家Idan Zareski的作品,看到南迴山海美照深受震撼的Idan,原本要親訪台灣做駐村藝術家,因疫情攪局只好在國外完成作品,以海運的方式將巨人載送到東海岸,光著一雙黑色大腳的巨人延伸自Idan創作於拉丁美洲的Bigfoot系列,希望赤腳行走的大腳巨人能串起南迴與世界產生美好的連結。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有著一雙大腳的黑色巨人『行走的意識』,身後還有一雙很台味的藍白拖|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提供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潮‧南』就像巨人的藍白拖,造型熟悉且可愛俏皮|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提供


南迴藝術季14件作品中有9個位在太麻里,其餘的分散在台東大武與達仁,不見得要一次將全數作品看完,隨著心之所向延伸出旅行的腳步,當成是旅途中駐足的景貌,對藝術產生認同,「從太麻里火車站走出來,首先看到的是眼前的道路,像一線天那樣延伸到海的景色,『我輕輕聽』這件作品像是三個耳朵的骨架,上面有鞦韆,旅人下了車可在這裡看看海。」彼勇說這件作品的創作者是位排灣族的公主,回到部落創作的排灣公主武玉玲將縱谷山脈、海洋景色與部落樣貌,以不同材質與顏色的編織呈現,中間串接了來自屏東的石板塊,代表她送給台東這片土地的禮物。

南迴公路以高聳的姿態從金崙沙灘後方掠過,入夜後輝煌的路燈與車流成為不請自來的舞台燈光,照亮沙灘上的作品『方圓之間』,哈拿・葛琉是台東都蘭部落的阿美族藝術家,她以廢棄的鐵道枕木、鋼筋、石頭等為媒材,用方、圓形式提醒人們勿忘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這兩個有缺口的圓是用水泥塑形,交融在一起,代表原住民價值觀中互相分享、圓融處世的智慧。」

乍看像一粒帶殼花生米加框的『方圓之間』,湊近看會發現欣賞拼綴在花生米裡面的馬賽克圖案,我們脫下鞋子踩踏細軟的沙灘,躺進花生米裡拍照,看看躺平在地平線上的海,雖然因颱風的關係不是完美的湛藍,但躺在作品裡閉上眼睛,聆聽悶雷在沙灘遠方伴著海浪嗚咽的聲音,感覺就像睡在360度巨型環繞音響的正中央,心跳跟著地面迴音同聲振動。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方圓之間』以有缺口的圓分享原住民圓融的價值觀|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提供


『通往天堂的階梯』緊鄰著南迴公路,遠看還以為是這幾年當紅的網紅樓梯,可以爬上去站在頂端的那種,心想,這樣普通媚俗也能成為藝術季作品,「這是扁平的,南非籍藝術家Strijdom van der Merwe擅長用幾何的形式,創造出視覺的錯覺。」果然被既定印象框限住的是世俗的我,彼勇說這位因疫情無法親自來台的藝術家,看到東海岸的資料照片時非常驚艷。他將設計圖交由策展人彼勇,委託台東達仁鄉土坂部落藝術家周聖賢製作,希望藉由這座朝著海濱雲端延伸的天堂階梯,能突破疫情的束縛,讓人們產生繼續朝著希望與夢想前進的動力。

間歇的雨勢伴隨著強陣風將我們的傘吹翻成花,黃濁的洪流越過海岸山脈從南迴公路橋墩下方奔騰入海,彼勇無奈嘆道14件作品顯然無法在颱風日讓我們全數看完,只好留著遺憾從大武車站經由南迴鐵道踏上歸途,希望等風雨過去的燦爛艷陽天,能和南迴藝術季相約在太平洋,再來聽他講土地與海洋的故事。

2021南迴藝術季 14件作品一次看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404 N.F/臺灣
作品名稱:南向南
作品位置: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身處於南島的北臨界點,「南方」仿若更具有地域的指向性,以何地為之相對。感官的匯流、追尋與擴張,是為了使身體意識到現地相對於南向的兩地,映照與感官的觸動,將使身體經驗從源頭組構出新的「感官語系」。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Idan Zareski /以色列
作品名稱:行走的意識
作品位置: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
作品介紹:
Idan Zareski是旅遊世界各地的旅者,創作受多元文化影響。Bigfoot系列創作於拉丁美洲,觸發人們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作品呼籲人類要和平、希望與團結。Idan Zareski看見南迴山海之美深受震撼與感動,希望赤腳行走的Bigfoot能串起南迴與世界美好的連結。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Strijdom van der Merwe /南非 及 周聖賢/臺灣
作品名稱:通往天堂的階梯
作品位置:大武南濱休憩區
作品介紹:
南迴是滿載生命力的地域,作品呼應南迴蘊含的自然人文底醞,象徵希望、永恆和夢想,開啟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引領觀者通往未知、充滿神秘和歡樂永恆的地方。現實中雖然沒有通往天堂的階梯,在南迴勾勒出一座看得見的天梯,藉由作品提醒人們正視並勇於實踐夢想。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I Wayan Sadera /印尼
作品名稱:捕捕(BUBU)
作品位置:南田海岸親水公園
作品介紹:
BUBU峇里島語言是漁筌之意。身處臨海的南迴,藉由兩座漁筌用不同編織方式,如同山與海相互牽絆。透過山的規律綿延,海的瞬息萬變,比擬成峇里島與臺灣,不同國度、文化及族群卻有相同捕魚技藝。許多古老文化技藝不斷流失,提醒及傳承給下一代,再次編織生活記憶,找到新的時代脈絡。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伊誕・巴瓦瓦隆/臺灣
作品名稱:呼喚南島的風
作品位置: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
作品介紹:
《呼喚南島的風》詩作/伊誕・巴瓦瓦隆
呼喚南島的⾵/請來 請來/請來你的sicevud起源地。在卑南溪以南的永居所/給心靈航向無邊的生態書海。呼喚南島的風/吹來 吹來 /吹來你的kisenai祝福。在日出以東的永恆地/給「南迴醫院」早早有個家。呼喚南島的風/携來 携來/携來你的擁抱與讚美。喚一個名叫cemel的古典/化為療癒靈魂的真實良藥。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安聖惠/臺灣
作品名稱:起點
作品位置: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
作品介紹:
這是一條迎接日出的公路,過客趕往下一站的繁華,鮮少佇足。這是一條寂寞貧瘠的公路,有人聽見它的每一個心跳,他用盡全力守護,走遍山巔海角,哪怕顛簸曲折。月光曬白了髮,焚風吹乾了起皺的白袍,這裡不只是一條公路,而是起點站,一個出發的地方。 「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_徐超斌(南迴醫院發起人)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林子堯/臺灣
作品名稱:潮‧南
作品位置: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
作品介紹:
往南去走走是一種新的時尚,也是逃離都市塵囂最佳首選,面向一望無際的大海,旅遊的足跡與當地文化交匯與駐足。脫掉繁重的鞋子,解放你的雙腳與五感,感受潮南與大海的魅力。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武玉玲/臺灣
作品名稱:我輕輕聽
作品位置:太麻里火車站前花園
作品介紹:
輕輕聽 / 我要輕輕聽,我要側耳傾聽山林與海洋演奏的音樂。輕輕聽 / 我們輕輕聽,我們享受這塊土地與海洋在唱歌。在大自然裡一起合唱,讓共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萬物,找到共同的默契與智慧,守護著每一位靠站的旅人。我們帶著不同的步伐駐足,卸下沉重的行囊,緩慢地移動在南迴的路上,享受下一站停靠的驚艷。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邱尚為/臺灣
作品名稱:太平洋的呼喚、相約南迴
作品位置:大鳥遊憩區
作品介紹:
南迴公路四鄉鎮交通不便讓青壯人口外流,影響部落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南迴公路拓寬改善計畫便捷返鄉之路,促使部落青年願意返鄉打拼,為故鄉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作品兩張對視凝望的臉取〈呼喚〉、〈相約〉之意,代表家鄉對在外子女親情的思念與呼喚;也融入大鳥部落的傳說、地域、產業及海洋文化等在地意象。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哈拿‧葛琉/臺灣
作品名稱:方圓之間
作品位置:金崙海灘
作品介紹:
沙灘與海岸山脈綿延連結,金崙排灣族部落,馳騁海上公路,盡享海天一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依山傍海排灣族部落有獨樹一格的文化內涵。以方、圓形式將人、作品、融大自然,勿忘人亦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天、地、人「方圓之間」,也是做人的原則,「圓」是處世的智慧。「有缺口的圓」是分享的文化場域裡的原住民價值觀。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陳宣誠/臺灣
作品名稱:存在的相遇
作品位置:金針山忘憂谷下方花田
作品介紹:
作品靜謐地坐落在金針山間的谷地上,聚集成承載生命樣態的容器,生命在物質間相互觸碰。線狀的植物形態編織,是山嵐間的捕霧裝置,捕捉霧成為水滴。透過時間累積,植物成為環境中生命樣態的紀錄者,從生命的生長分布中找到線索。作品構作一處人和自然互動的場域,也和大樹與遠方的山相映照與對話。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饒愛琴+敲裂拼姬工班/臺灣
作品名稱:陸發岸Ruvuwa’an.發芽
作品位置:約台九線370公里處(原住民祖先發源地碑對面)
作品介紹:
卑南族石生系統的口傳故事,用五個自然形體站立登陸之地,地名「陸發岸」即是發芽、發祥地的意思,以卡大地布部落石生為根基,漂流木象徵洪水後的考驗,與大自然和人的連結、延續;部落婦女、青年集體馬賽克拼貼部落的記憶,累積成現在文化生活;母親的十字繡、山海共生、感恩天地及發芽繁衍,開出朵朵內心自信的花。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陳淑燕、杜瓦克‧都耀/臺灣
作品名稱:在斜坡上的瞭望
作品位置:金崙舊部落
藝術家介紹:
作品介紹:
斜坡上的眼睛,瞭望金崙溪出海口與太平洋、對面山脈與多良部落的匯流之地,如鷹的銳利深遠,是由土地長出的力量,也是海洋流動的激越湧動,守護著這片山林河谷與部落。作品用來自山林如河流般細膩有力的竹片包覆,與被海洋掏洗過的漂流木互相流動穿越,骨子裡卻是強韌的金屬﹔期許著守護家鄉的青年,連結瞭望守護的精神,在時代洪流中,自信地站在斜坡上,從這力量之眼銳利清晰地展望遠方未來。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藝術家/國籍:Andres Amador安德烈斯.阿瑪多/美國
作品名稱:協調的混沌
作品位置:華源海灣
作品介紹:
南島語族分布範圍北起臺灣,南至紐西蘭,而臺灣是南島語系國家中語言歧異度最高的,因此,臺灣為國際間廣泛討論之南島語族可能的起源地。藝術家Amador的創作結合臺灣及紐西蘭南島文化的內涵,運用南迴的地貌與素材,以沙雕及疊石呈現圖騰的樣態,與這片土地和在地人文產生情感的連結,藉此創造出二個文化間的相互對話。

★南迴藝術季
相關情報發信請參考IG FB粉專
作品所在位置地圖 請按我

延伸閱讀>>
泰戈爾《漂鳥集》裡的夢境 縱谷大地藝術季|關山篇
泰戈爾《漂鳥集》裡的夢境 縱谷大地藝術季|鹿野篇

這篇文章 2021南迴藝術季 巡遊在太平洋邊界的海角樂園 最早出現於 七日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