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溫逼近35度 學者:冬季恐消失

「下週持續午後雷雨的夏季型天氣,高溫炎熱留意中暑熱傷害發生機會!」天氣風險預報員吳聖宇指出,未來一週高溫都可能達35度,且有午後熱陣雨。學者汪中和強調,台灣夏季長度從過去的3個月延長到如今的5個月,建議政府維持供電充足,讓空調功能穩定發揮效果。



高溫雷雨持續一週

中央氣象署指出,24至27日持續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為多雲到晴,但午後中部以北、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會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尤其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延時大雨發生的機率,並伴隨雷擊及強陣風。



吳聖宇進一步指出,24到25日由於南海的季風低壓逐漸往海南島一帶發展,儘管成為熱帶性低氣壓或是颱風的機會下降許多,但連帶讓台灣附近水氣稍微增多,東南部的台東、恆春半島一帶有局部短暫陣雨,各地山區以及近山地區午後仍會有熱對流雷雨。



至於溫度部分,他說,溫度方面持續偏高,各地高溫仍有33到35度,局部地區有36度或以上高溫的機會,務必要做好預防中暑、熱傷害的準備。



冬季恐將消失不見

吳聖宇說,26日到28日太平洋高壓勢力稍微增強,午後雷雨發生的範圍可望減少,並且往山區縮減一些,不過週末(29到30日)高壓又有稍微減弱的情況,午後雷雨發生的範圍有機會再擴大一點。他提醒,溫度也是持續高溫炎熱,天天高溫有機會來到34到35度或以上。



前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說,氣候暖化對季節的影響特別顯著,夏季變長、冬季變短,就以國科會今年五月公佈的《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來說,百年來,臺灣的夏季長度從過去的3個月延長到如今的5個月。依照目前暖化的趨勢,到本世紀末,預計夏季還會長達9個月,冬季也會消失不見。



他建議,政府要盡力維持供電的充足,讓空調功能穩定發揮降溫效果,也要加強關注高溫環境下,臭氧濃度升高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要為弱勢族群提供避暑空間。他提到,以個人來說,保持環境涼爽、隨時補充水分、避免正午時段外出與常備解暑藥品,都是安全度過熱浪天的重要知識。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