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蹤 直播神話之鳥馬祖繁殖

被譽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在馬祖小坵海域發現蹤跡,台北鳥會說,今年是重回繁殖地關鍵年,已整理棲地,擴充電力及通訊系統,將於200公里外的台灣監控。

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李昭賢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黑嘴端鳳頭燕鷗全世界僅剩約200隻,屬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列極度瀕危物種,每年約有10隻至20隻會到馬祖繁殖,佔全世界族群量約5%至10%,且是除中國大陸浙江外,最大的繁殖地。

他表示,黑嘴端鳳頭燕鷗一直是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連江縣政府的重點保育項目。台北鳥會自2008年投入保育,監測族群、經營棲地、追蹤衛星、監測即時影像、推廣環境教育、舉辦國際研討會。

李昭賢說,燕鷗在無人島繁殖,如何在不干擾下,遠距離監視一直是難題。研究團隊經反覆測試,建置太陽能發電儲能,及微波通訊系統;今年已經整理棲地,更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長時間降雨,擴建儲能系統。

他說,監控系統讓研究人員遠在200公里外的台灣本島,能順暢即時控制島上的系統。民眾無法前往離島,透過直播將可在手機或電腦直接觀察燕鷗繁殖,有助提升保育意識。

鳥會說,馬祖繁殖的黑嘴端鳳頭燕鷗近年命運多舛,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因棄巢繁殖失敗;研究團隊綜合監控影像發現,是漁船於夜間非法進入保護區作業,導致燕鷗驚擾棄巢。隨後,主管機關執行夜間巡護驅離非法進入。

台北鳥會說,2022年雛鳥雖順利孵出,卻因遇到軍事演習,導致親鳥提前棄巢離開;2023年又因猛禽遊隼來襲,造成巢區騷動、巢蛋發生滾動。

鳥會表示,馬祖雖是全世界最容易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地點,但僅於夏季來訪。燕鷗對於棲地忠誠性很高,但連續幾年的繁殖失敗,有可能導致燕鷗放棄這塊繁殖地,因此,今年是重點觀察年。

鳥會發現,馬祖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約6月初開始營巢繁殖,連江縣府產業發展處漁牧科長曹明君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5月31日生態調查人員於小坵附近海域,發現飛行中之黑嘴端鳳頭燕鷗蹤跡。

另外,在鐵尖、中島、白廟等無人島礁,都有發現白眉燕鷗、蒼燕鷗等燕鷗前哨部隊在空中盤旋,但數量不多。他強調,保護燕鷗為連江縣政府重要施政方針,將持續與專家學者密切合作。

紀錄片導演梁皆得於2000年,因膠卷底片調光機故障,意外在馬祖峭壁旁,紀錄到被認為絕種60多年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真面目,前中研院研究員劉小如博士為此賦予「神話之鳥」美譽。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