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勝引唐獎漢學獎得主許倬雲話 闡揚讀歷史有用

唐獎第6屆漢學獎由歷史學者許倬雲一人獨得,前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在記者會中分享許倬雲的一句話:「歷史是各種學問的十字路口。」說明讀歷史有用,學會歷史,未來可有許多發展方向。

113學年大學申請入學13日放榜,受到AI(人工智慧)風潮影響,理工科系大學招生亮眼,但人文領域校系名額使用率則下降,例如成功大學歷史系申請分發掛零,引起各界議論。

唐獎基金會今天揭曉第6屆漢學獎得主為著名史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校聘講座教授許倬雲,並邀請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台灣前教育部長杜正勝等人,一同分析許倬雲的貢獻。

記者會上有媒體問及,近年台灣文史領域科系出現招生危機。王德威表示,不只是台灣,包括中國、日本、北美等地,都面臨文科就讀意願急遽降低的現象,其中原因很多,包括全球社會動盪、AI(人工智慧)風潮等。

王德威表示,文史對每個文明來說,仍是重要的因素。或許各國不須那麼多的文史專業研究人才,但文史訓練對於涵養公民意識、國家光榮感等,仍有積極的意義。

杜正勝則分享,他在1966年進入台灣大學歷史系,當時系主任許倬雲在走廊上勉勵新生:「歷史是各種學問的十字路口。」雖然只有極少數的人以後會當歷史學家,但學會歷史,未來往各種領域、學問發展也沒有問題。

許倬雲當時的話,讓杜正勝留下深刻印象。後來他在清華大學任教,開設「時代社會與人物」通識課程,讓工學院的學生選讀,杜正勝延續許倬雲的理念,第一堂課就跟學生說:「如果你只想當工程師,可以不必上這門課;但如果你想做主管、領導位置,這門課對你還有點用。」

唐獎執行長陳振川表示,唐獎創辦人尹衍樑本身就是學歷史,把企業經營的有聲有色;許倬雲在中國北京大學EMBA曾開過一門課叫「從歷史看管理」,至今仍有類似課程,可見學歷史有助於企業管理。

今天記者會上,杜正勝提到,許倬雲出生時就有手腳的嚴重障礙,一生不知道動過多少次手術,「他一切都不正常,就是頭腦正常。」然而許倬雲仍努力克服障礙,除了持續進行學術研究,也花了一番功夫學會游泳,讓「好手好腳」的後輩們感到佩服。

陳振川也分享一封幾天前收到的信,許倬雲提到剛去匹茲堡大學物理治療部門調整輪椅裝置,這是十幾年來第一次坐專車出門,可見他所面臨的艱難。然而即便如此,許倬雲仍持續投入研究,去年陸續出版了3本書,與唐獎基金會往來聯繫,速度也非常快,展現的毅力讓人感佩。

台灣大學文學院今天透過臉書專頁,分享許倬雲獲獎的好消息。文中提到許倬雲一生致力開創史學研究新領域,主張歷史研究應與社會科學對話,因此開啟台灣史學界對社會經濟史的重視。

台大文學院指出,許倬雲是「廣域」與「實踐」典範,也正是文學院在學術研究及培育人才上所追求的目標。期許師生共同努力,延續許倬雲宏觀的視野、跨領域的知識對話,並知行合一,付諸實踐,發揮社會影響力。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