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測不到即不具傳染力 青壯年仍逾5成不知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調查18到43歲民眾性健康觀念發現,65%民眾未在每次性行為做防護,僅2到3成做過性病篩檢,並有逾5成不知HIV感染只要測不到病毒,就不具傳染力。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今天召開記者會,發布「雙世代性健康觀念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共回收1068份有效問卷,男女比約各占半;年齡層上,65%是今年28到43歲的「Y世代」,34.6%是18到27歲的「Z世代」。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簡報指出,調查發現,整體約45%受訪者可接受無感情基礎的性關係;Y世代僅32.2%每次性行為都會採取防護措施,Z世代則有4成;性病篩檢部分,Y世代僅21.2%曾做過,Z世代則有27.9%。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認知方面,整體有72.8%沒聽過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雖有44%知道其中文「測不到病毒,就不具傳染力」,但就算認識了U=U,仍有3成民眾持保留態度,認為還是要小心傳染風險。

得知親友感染HIV後的行動,約3成民眾表示自己不會特別改變,僅2成會減少接觸、保持距離,且Z世代表現更為友善。林宜慧指出,這項結果相當令人振奮,因為這正是感染者最需要與希望的。

常見HIV感染迷思,台灣愛滋病學會秘書長林冠吟提醒,仍有26.5%民眾認為,維持固定單一性伴侶關係,就不須擔心感染,但其實性伴侶可能未告知性史,染性病也不一定有症狀,因此只要有不安全性行為就須要做篩檢。

此外,有75.7%民眾以為危險性行為次日,若篩檢HIV陰性就是沒有感染。林冠吟指出,其實HIV感染有空窗期,建議最短3週後,採取抗原/抗體複合型檢驗,最短4週後,採取一般抗體初步檢驗。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說,在聯合國愛滋防治目標中,台灣僅「感染者自知感染狀況」項目表現較差,可能就是因為民眾擔心會被歧視、貼標籤,甚至伴侶會離開自己而不敢篩檢,但其實現在只要穩定吃藥,就可以避免傳染,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樣是慢性病,盼透過廣傳U=U概念,減少歧視。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