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質疑紅樹林藍碳 彭(啟)明:碳匯與生態應平衡

民團質疑,由農業部及海委會提出的紅樹林藍碳方法學,可能對海岸及河口生態造成重傷。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表示,碳匯與生態,本來就是應該要平衡之處,會徵詢專家意見。

農業部及海洋委員會共同提出「紅樹林植林」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環境部於9日召開首次審查會議。

然而,過去1週,有民間團體及學者呼籲,請政府務必聽取多方對紅樹林看法,勿因誇大「藍碳紅樹林」功能,而不慎誤植造成台灣海岸及河口不可逆的生態重傷。

彭(啟)明今天在臉書表示,碳匯與生態,本來就是應該要平衡之處,環境部會徵詢專家意見。

彭(啟)明指出,紅樹林從因應極端氣候角度,一直都是鼓勵恢復,因為這可以減少暴潮的產生,全世界很多地方為了開發,把原有紅樹林生態毀壞,反而讓暴潮淹水程度增加。

彭(啟)明提到,他會知道紅樹林減碳,是幾年前看到全球有些知名企業去買品質較好藍碳的紅樹林碳權計畫,東南亞有不少成功案例,而且品質維護得好的地方,價格都有到每噸30美元以上。

彭(啟)明在臉書分享照片,去年他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期間的中間1天休息日,和1群朋友到杜拜的北邊1個濕地區域,划獨木舟去種了兩顆紅樹苗,當天看到的生態是被人工破壞的濕地,重新復育,非常感動。

彭(啟)明強調,不同聲音、多元的討論是非常歡迎且必要的,期盼大家去了解來找出共同的目標方向。

環境部表示,自然碳匯是台灣淨零12項關鍵戰略之一,由農業部、內政部及海委會共同推動。

環境部指出,農業部及海委會為推動自然碳匯工作,期藉由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機制作為政策工具之一,基於紅樹林作為藍碳是國際普遍認知,提出「紅樹林植林」減量方法草案;第1次審查會已要求提案單位依據各界意見補正說明,並未做成最終決定。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