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慢速難測 氣象署:登陸前2天已掌握大方向

颱風山陀兒的發展令人意外,陸上警報發布3天後,中心才登陸,路徑大幅修正,主要是走得太慢,不易預測。不過,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在颱風登陸前2天,已能掌握颱風行進大方向。

氣象署在9月29日上午,先發布山陀兒海上颱風警報,當時已看出山陀兒的強度會持續增強,並預測會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方先往西南走再北轉,並沿台灣東側近海北上。

根據氣象署統計,歷史上侵襲台灣的颱風約7成以上從東向西移動,氣象署對山陀兒最早的研判很合理,當時認為東半部及北部受到的威脅最大,也不排除在東部登陸,外界還一度擔心會與北方的鋒面產生共伴效應。

不過,山陀兒行進的速度非常緩慢,從海上警報發布到今天中午登陸高雄小港,時速都是個位數,在4到8公里間徘徊。

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說,因山陀兒的導引氣流不明顯,所以走得很慢,颱風只要速度慢,變數就多,摸不清楚到底何時要轉向。

氣象署在9月30日凌晨發布山陀兒陸上颱風警報,仍研判北部及東半部影響最大,預測10月1日、2日風雨最大,東北部山區有致災性降雨,中南部受地形屏障,影響會較小。

不過,山陀兒陸警發布後,不但速度仍然很慢,還長時間呈現滯留,並持續增強,10月1日變為強烈颱風,氣象署也修正路徑,研判從南台灣北上後往東走,從東部出海。

氣象署修正路徑後,原預測山陀兒2日就會登陸,但山陀兒再出現滯留,強度減弱為中度颱風,之後緩步北上,登陸時間也延後到今天中午,氣象署在颱風登陸前就研判,颱風登陸後強度將迅速減弱,並沿台灣西部陸地往北走;不過,山陀兒到下午3時,強度仍維持為中度颱風。

山陀兒中午在高雄市小港區登陸,果然高雄出現風強雨驟,氣象署事先也針對高屏地區發布強風告警,高雄部分地區最大陣風達14級。

呂國臣說,沒有一個颱風的特性完全一樣,若從行進路徑與登陸地點來看,山陀兒的確與民國66年7月下旬的颱風賽洛瑪類似,雖然初期對山陀兒的動態不易掌握,但因科技進步,在山陀兒登陸前兩天,氣象署已掌握了颱風的大方向,且有效預測降雨量。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氣象局已改制為氣象署)告訴媒體,像山陀兒在台灣滯留那麼久,又發展成強颱的案例,過去幾乎看不到,因台灣附近的海溫,過去統計不算高,最近海溫全面上升,可能與全球暖化有關。

氣象專家、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在山陀兒形成颱風時,多次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提到,山陀兒路徑不確定因素高,颱風路徑及風雨若產生詭譎的變化,不用太意外,他一直認為,持續密切觀察,及早作好防颱準備,才是上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