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大學漢學系1/4教師曾留台 學生搶修台灣文化課

印尼大學漢學系15名印尼籍教師中,4人曾赴台灣求學,僅1人是赴中國留學。在淡江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資深講師武妍麗表示,她很喜歡台灣的學習環境及教學方式,並透露,系上的台灣選修課很受學生歡迎。

印尼最高學府印尼大學(Universitas Indonesia)自1950年成立以來,在人文學院下就已設立漢學系。目前系上15名教師全為印尼籍,其中逾1/4曾赴台灣求學或攻讀碩博士學位。

武妍麗(Nurni Wahyu Wuryandari)2013年在淡江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她告訴中央社,起初到台灣只是為了學習華語,但在台大國際華語研習所修讀期間,對台灣老師教學方式和學術研究環境印象深刻,進而決定留在台灣,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武妍麗指出,漢學系上15名教師大部分在印尼大學取得學位,去中國念書並不多。她說:「有4人在台灣留學,只有1人在中國浙江大學畢業,另有1人曾到北京念華語。」

武妍麗告訴中央社:「中國和台灣的華語用法和讀音有些不同,但因主要教授內容是中國歷史文學,因此與在中國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上不會有太大差別。」

學生指出,因老師求學背景不同,因此在課堂上,常會向他們講解兩岸用語差異。艾沙(Aisyah Nabilah)舉例,老師曾告訴他們,「垃圾」二字的讀音,中國與台灣並不一樣。

學生瑞斯奇(Rizky)認為:「中國使用的簡體字比較簡單,腔調口音也較多元;而在台灣則是使用繁體字,更難寫。」

武妍麗說,印尼大學漢學系除了培養學生華語能力,也相當重視中國歷史及文學作品,如「儒林外史」等。她在淡江完成的博士論文主要是研究「四庫全書」中有關「爪哇」的文獻。

對印尼學生而言,學習文言文是一大挑戰。學生蕾貝卡(Rebecca)告訴中央社,在學校必須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覺得很難。因為文言文與日常使用的現代語言不同,讓人有點困惑」。

談及台灣與印尼的教育領域合作,武妍麗透露,印尼大學漢學系與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自去年開始,共同開設一門「台灣文化與全球化」選修課程,主要介紹台灣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深受學生歡迎,甚至有外校學生搶修。

武妍麗指出,人文學院也曾邀請台灣學者遠端線上授課,但她認為兩國交流仍不足。她舉例說:「願意到印尼教書的台灣學者很少,也很少有台灣人在印尼讀書。」

她期盼,未來台灣與印尼在學術上有更多合作,像是共同參與學術研究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