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議政博物館更新蛻變 遊客可探台灣民主進程

立法院議政博物館歷經3年多整修,1月起營運,遊客可參觀主題展、歷史文物,甚至重回當年台灣省議會貴賓室,搭配民主時刻館議事堂,帶領民眾化身時空旅人,一探台灣民主進程。

博物館位於民主議政園區內,包含民主時刻館、朝琴館、民主草坪及宿舍區等,其中博物館更新工程重點在於保存歷史、推動文化教育及提升公共空間使用效能。

博物館1樓有民主之路、國會變遷與立院開門特展區,展區內有中華民國憲法復刻品,並可見鎮館之寶「立法院獬豸鋼戳」,透過展覽可一窺1928年訓政時期立法院於南京成立,一路到1960年遷入台北市中山南路歷史。

館方說,「立法院獬豸鋼戳」為自中國帶到台灣的重要歷史文物,高25公分、長15公分,為立法院秘書處鍛鐵鍛造,主體為獬豸,早期立法院重要文件或證件常以這鋼戳認證。

館方表示,獬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獨角異獸,形似牛,一說似羊,能分辨曲直,見人打鬥時,會用角觸理虧的人,成為執法公正化身,象徵公平正義。

博物館2樓可前往國民大會、國會外交、民主花園與時光貴賓室等展覽區,遊客可了解因時代變遷,國會因應國家社會環境發展,從國大轉型,一路到國會外交,藉國會外交禮品展出,讓民眾了解立法院推動相關工作成果。

此外,時光貴賓室重現當年省議會歷史場景;館方表示,立法院議政博物館建築原為省議會「圖書資料館」,1983年落成啟用,台灣省虛級化後2007年轉型為博物館,做為介紹台灣民主議政發展場域。

館方說,原有建築空間整體經重新裝修後,唯一原始保留場域就是貴賓室重現當年省議會接待貴賓歷史場景。

園區內民主時刻館也是熱門景點,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表示,時刻館為原省議會議事大樓,曾是台灣議政樞紐,將議事堂打造為「民主劇場」並設6個主題布展,帶領民眾化身為時空旅人,一探台灣民主進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