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璧銅線/付令

母親的璧銅線/付令

付令

母親是銅梁縣城人。1969年,“知識青年”的她被安排下鄉,在縣城東南的平壩大隊插隊落戶。那裏交通不便,回家需步行十裏到虎峰場搭車,再沿老舊的璧銅公路回城。

到了1972年,母親終於獲得“返城”的機會,被招工進了東南鄰縣璧山的一家名叫青山的三線廠。在那裏,她和同事們一起建設新家園,還遇到了我父親,組建了家庭。璧山縣的青山廠與銅梁縣城,五十五公里的距離,兩個小時的路程,從此成了她心中難以割捨的牽掛。

每到春節前夕,寒風漸起,雪花初綻,便是母親最為期盼的時刻。她早早地準備好行囊,和父親及幼小的我,踏上歸鄉團圓的旅程。一輛老舊的客車,沿著璧銅公路向西北方向緩緩前行,蜿蜒穿過雲霧山峽穀,長途跋涉後抵達銅梁縣城。縣城的人們,用壯觀的火龍表演,璀璨的煙火和鐵花來迎接新年,而莊嚴雄偉的邱少雲紀念碑,險峻巍峨的巴嶽山,寧靜的安居古城,每一處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銅梁,母親有眾多的親人,我的幾個舅舅、舅媽、表哥表姐和表弟,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由於外公外婆早逝,大舅作為家中的長子,帶著六個弟弟妹妹謀生,兄弟姊妹們感情很深厚。因此,每次抵達銅梁,母親都很欣慰和開心,每次離開銅梁,又總是千般不舍。

在大舅家,除了團圓飯的溫馨,還有個特別的傳統專案:點零點炮。新年鐘聲一俟敲響,他就親手點燃掛在竹竿上的鞭炮引線,由我將竹竿伸出陽臺。母親既興奮又害怕,躲在屋裏。隨著年歲增長,引線受潮,一年比一年難點著。大舅的身體也日漸衰弱,但這些都被大人們默默藏在心底。

1997年,璧銅公路擴建的消息讓全家振奮,但大舅病危卻如晴天霹靂,讓中年的母親心急如焚。璧銅公路因施工而中斷。母親不顧一切地繞遠路,只為能儘快見到兄長最後一面,但終究未能如願。那一刻,璧銅線在母親心裏似乎變得更加沉重。

1998年春節返鄉,二十歲的我春節還玩著煙花。母親見狀,不禁數落:“已經是大學生了,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當煙花絢爛過後,我撿起凸透鏡,透過鏡片,看到夕陽餘暉中的大舅漸行漸遠,他突然轉過身來,微笑著對母親說:“你教他莫不耍哦。”記得那年春節,大街小巷都回蕩著王菲和那英的歌聲:“打開心靈,剝去春的羞澀。舞步飛旋,踏破冬的沉默……”

時光匆匆,轉眼間到了2007年。那年,遂渝高速公路開通,私家車也走進了我的生活。這條高速路就像璧銅線的2.0版,駕車回銅梁只需一個小時,但我們還懷念在璧銅公路穿行的日子。偶爾,我們也會選擇老路,享受青山綠水間的寧靜。雲霧山上翠竹搖曳,西泉溪流潺潺,斑駁的建築訴說著往昔,而山谷裏的風,依舊吹拂著我們的心田。在雲霧山的公路上,母親總會打開話匣子,道出她和璧銅線的不解之緣。原來,1971年,她曾有機會沿著璧銅公路進入主城區工廠工作,但因為出身成分問題而被頂替。後來,璧銅公路半道上、雲霧山裏的勁松廠招工也遇到類似的情況。好在,進入璧山的青山廠還算順利。那一刻,我腦中已滿是“暮色蒼茫看勁松”“踏遍青山人未老”這樣的詩句。

如今,璧山和銅梁早已撤縣設區,而璧銅線3.0版的是市郊鐵路開通,半小時通達兩地。市郊鐵路璧銅線往東南,連接著地鐵一號線,通向繁華的主城區;往西北,它將延伸至四川省遂寧市,開啟新的發展機遇。

母親的璧銅線,見證了她的生活變遷,也記錄了時代的發展。這條線將繼續承載希望與夢想,引領前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