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婉書寫客家青年群像 細數百年前造浪者

許多人認為客家人勤儉持家、吃苦耐勞,但百年前有一群充滿正義感及行動力的客家人,曾為時代推波助瀾,作家張典婉說,日治時期台灣的客家人可說是時代的造浪者,值得讓更多人認識。

張典婉近期出版「青春風正好」一書,深入刻畫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今天在台北國際書展玉山社展位舉行新書分享會,張典婉現場表示,她永遠記得小時候家中常有人來查收音機,突襲家中在聽什麼廣播節目,她還記得和母親在葡萄園裡修復這些收音機的景象,直到小學5年級之前,放學回家都還能見到黑衣人坐在客廳一語不發。

張典婉說,儘管她的童年有果香花香和長輩們完整的愛,這些陰影卻從來沒有散去,總在她心中打上問號,「如果沒有問號,大概也不會有後來的人物書寫」。

所幸這些年台灣人物資料逐漸出土,愈來愈多事蹟為歷史補課,原來張典婉的叔父張子斌在二二八事件期間為營救好友,被政府列為「附匪份子」,回家鄉苗栗後對政治仍有熱情,曾參選戰後台灣第一屆國大代表選舉,成為高壓統治下的被監控者,張家也因此受到牽連。

張典婉的父親張漢文也大有來頭,曾赴日本及中國完成學業,成為康有為關門弟子,後考上中華民國第一屆外交官,派駐日本、南洋等地。

張典婉在書中記載頭份文人林台的後代,如林海音的叔父、「城南舊事」中描述的林煥文、林炳文,林煥文關心教育及政治,曾聲援日治台灣發生的治警事件;林炳文則是朝鮮獨立運動的同情者,與朝鮮建國英雄申采浩交往密切。

書中也記錄支持汪精衛政權的客家人鍾壬壽,他是吳濁流的同學,與日本作家森鷗外、菊池寬有交情,戰後曾支持吳濁流創辦的「台灣文藝」雜誌,吳濁流小說「無花果」、「台灣連翹」都有鍾壬壽的身影。

此外,張典婉在書中收錄3位勇敢客家女性的故事,分別是羅順妹、羅芹妹及陳靜妹,她們在1920、30年代為愛走天涯。其中羅順妹帶幼子投靠協助朝鮮獨立的丈夫林炳文,丈夫過世後帶幼子千里返回頭份,養大兒孫輩無怨無悔,是經常出現在林海音作品中的「屘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