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警長年未控制血糖致腎病變 中西醫合併治療改善

台南一名退休員警原本在執勤時常有疲倦及小便混濁情形,原以為是三餐不定時與長時間憋尿導致,但退休後更嚴重,就醫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經過半年中西醫合併治療獲得改善。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65歲男性病患約半年前到門診求診,病患自述過去擔任警察工作,常在執勤時有疲倦、飢餓感及小便混濁情形,當時以為是飲食不正常與習慣憋尿導致,因此常在下班或休假時吃大餐犒賞自己。

陳曉瑱表示,病患原以為退休後情況會有改善,不料疲勞感卻更加重,至新陳代謝科診所就醫後,醫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與重度蛋白尿,腎功能衰退為第四期,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

她說,診察後給予病患針灸與科學中藥治療,經過半年中西醫共同治療,病患的糖化血色素下降,腎絲球過濾率及微量蛋白尿也有改善,回診時持續要求病患嚴格遵從醫囑用藥及配合衛教,三高情況及長期疲倦感改善許多,腎功能從第四期進步至第3A期。

陳曉瑱指出,糖尿病腎病變定義為糖尿病患出現蛋白尿,並合併腎功能惡化,由於血糖控制不佳,全身大、小血管會產生病變,而腎臟微血管受到傷害,影響腎臟功能,早期以出現微量蛋白尿為主要特徵,民眾不可輕忽。

陳曉瑱表示,她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利用台灣2000年至2017年全國保險資料庫,對4萬3480名使用處方中藥的糖尿病腎病病人進行分析,研究證實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糖尿病腎病病人,會降低5成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研究已獲國際期刊刊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