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雙語辦公室移師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辦理EMI教師培訓 交流多「源」課堂經驗

為了豐富EMI授課教師在不同領域的教學技巧,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首次與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人文學院合作,共同舉辦為期11天的海外教學培訓活動,吸引不同領域、共16位各學院代表教師參與。由於 UC Irvine 在理工領域同樣具有優勢,且國際師生組成多元,雙方基於相似的背景及教育理念,進一步簽署合作備忘錄,共享更多學習資源與教學經驗,促進兩校師生的學術交流。
臺科大與UC Irvine均致力於多元融合與雙語教育的推廣,經過一年半的洽談,雙語辦公室執行長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洪紹挺與UC Irvine人文學院院長Dr. Tyrus Miller正式簽約合作。此次促成兩校合作的重要推手之一、UC Irvine人文學院教授林容先表示,「EMI課程強調的內涵之一,就是學生應為Knowledge Contributors,教師與不同背景的學生共同建構學習歷程,營造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Inclusive Learning)。」這是UC Irvine建構整個培訓內容時,想傳遞給所有參訓老師的初衷。
培訓期間,UC Irvine 開放 13 門課程,涵蓋工程、管理、物理、化學、生物及生醫等領域,讓參訓教師觀摩學習。這些授課教師皆通過 UC Irvine 的主動學習(Active Learning)培訓並獲得認證,部分教師更榮獲國際教學與學術獎項,如《Poets & Quants》 40 位 40 歲以下頂尖商學教授之一,或 獲得Pedag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ward for Teaching Excellence獎項等殊榮。此外,UC Irvine 特別安排 7 場多元化工作坊,探討英語授課、說寫技巧、主動學習等主題,並結合近年來受大專院校教師青睞的 AI輔助教學工具與虛擬實境(VR),提升培訓實用性。
此次培訓的帶隊班長、臺科大通識中心助理教授王瑩表示,他深刻體會到 UC Irvine 如何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融合學習與主動學習。例如:在工程寫作課程中,老師並非完全禁止學生使用AI,而是以「用AI工具搜尋辯論的觀點」訓練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工具,同時透過反覆提問,激勵學生深入思考,「AI工具給出的答案也有其侷限,而我們能做的便是保有一些質疑,帶著具有批判性思考地檢視AI工具給我們的答案,這種方法讓我對教學的多樣性有了更多的理解。」
管理學院助理教授項維欣與應用科技學院副教授湯梓辰指出,主動學習不僅是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而是激勵學生在過程中展現自發性與積極性,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需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與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
根據112年校務資訊公開平台數據,臺科大學生來自 50 多個國家與地區,境外生占總學生數約 10%,海外專任教師比例亦達 9%。UC Irvine 的學生背景同樣多元,約 18%來自華語背景,25%來自拉丁美洲,另有來自亞洲與歐洲各地的學生。UC Irvine 人文學院副院長 Yong Chen 指出,UC Irvine是美國內政部少數族裔服務機構(Minority Serving Institution)認證的新興學校,特別注重學生多元化背景,甚至透過固定比例的校務基金,支持校內豐富族裔的教學運作,並開設多樣化的語言與文化課程。
參訓的臺科大教師來自越南、菲律賓及臺灣等地,而 UC Irvine 的講師團隊中,則有半數為非英語母語者的老師,包括印度裔、華裔、韓國裔與日本裔學者。這樣的多元文化背景,也為教師們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與交流機會。
在全台EMI的潮流下,各大學的雙語計劃不再單純關注如何使用英語授課,而是更著重於提升EMI課程的教學品質、豐富教師的教學技巧以及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等方面。促進學科知識的多元學習,協助師生接軌產業與國際,正突顯推動雙語化教學的重要性。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327 09:35:26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