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揪出荔枝主要危害物種中華細蛾 推夜間綠光除蟲

荔枝為高市重要經濟果樹,主要損害荔枝果實的物種為「中華細蛾」;高市府農業局今天表示,經與相關單位合作,發現夜間利用綠光燈照有效抑制細蛾活動,今年將擴大測試。

每年5月迎來荔枝季,高雄市為全台最大玉荷包荔枝產地,今年全市玉荷包種植面積2340公頃、預估年產量9653公噸,年產值達新台幣16億元。

甜美多汁荔枝吸引許多消費者,但有時撥開荔枝會出現透明、緩緩蠕動小蟲,這隻小蟲就是令消費者聞之色變、讓農民心頭淌血的「蒂頭蟲」。

農業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蒂頭蟲」就是「荔枝細蛾」幼蟲,以果實內種仁為食,會直接危害果實造成落果及商品價值降低,一直是荔枝農最頭痛害蟲;更糟的是,隨全球氣候暖化有利害蟲孳生,蟲害防治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農業局為釐清荔枝細蛾習性,自民國110年起委託國立嘉義大學調查研究,確定主要危害物種為「中華細蛾」,族群數量會在荔枝果樹開始開花結果時迅速攀升,一旦果實被細蛾幼蟲鑽食便會造成落果,嚴重影響收成。

因此,農業局進一步與農業部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合作,發現於夜間利用綠光燈照,可有效抑制荔枝細蛾活動,進而達到減少農藥使用、提升荔枝產量效果。

農業局表示,初估在荔枝正常生產年,以噴藥工資2人1天需4000元,可減少4至6次藥劑及人力成本,於荔枝產區架設夜間燈照防治的試驗結果顯示,可使細蛾危害降至2%以下,1年即可回收搭建綠色燈照與電費的投入成本。

農業局長姚志旺表示,今年將結合農民、國立嘉義大學及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等產官學研單位,擴大辦理荔枝「綠光除蟲」研發與測試,盼藉由更完整應用驗證,提高農民受益也減少農藥使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