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術後不如預期 正子攝影助揪隱藏病灶

62歲江姓男子10年前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切除手術,但術後改善不如預期,後來接受PSMA正子攝影,揪出隱藏腫瘤,打擊攝護腺癌,經1年半追蹤未見復發,脫離荷爾蒙去勢治療。

江姓男子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控制病情,到台北榮總就醫尋求協助。

江姓男子今天在記者會表示,他接受攝護腺細胞膜抗原(PSMA)正子攝影後,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經泌尿腫瘤團隊評估,接受放射治療針對復發的病灶攻擊,PSA指數顯著下降至接近0,後續1年半追蹤未見復發,目前已成功脫離荷爾蒙去勢治療。

台北榮總泌尿部主任黃逸修表示,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加速來臨,攝護腺癌正悄然成為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脅。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民國111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中發生率高居第3名,尤其在年齡超過50歲男性族群中發生率持續上升。

早期攝護腺癌復發機率不到1成,但晚期復發風險最多可能達2成。黃逸修說,台灣約3成攝護腺癌患者診斷時已轉移,骨頭與淋巴最常見,甚至在診間常遇到小便異常合併骨頭痛才就醫,這時候癌細胞可能已轉移,建議民眾定期健康檢查,若發現解尿異常,應儘早就醫。

攝護腺癌主要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等,患者治療後會以血液中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追蹤療效。黃逸修說,臨床上常遇到的難題是,當PSA指數異常升高時,傳統影像檢查無法精確找出病灶位置,導致醫師難以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隨著醫學進步,PSMA正子攝影能夠在體內尋找並標記攝護腺癌細胞,協助醫師發現潛藏的病灶。北榮核醫部主治醫師林可瀚說,這項技術應用範圍不限於局部復發攝護腺癌患者,對轉移性攝護腺癌病患也有幫助,透過精準鎖定轉移部位,進行局部放射治療。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