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試辦計畫盼解醫糾鑑定困境 專家提2疑慮
刑訴鑑定要求具名、出庭等新規定導致逾700件醫糾訴訟卡關,衛福部今天起試辦函詢醫療專業意見計畫。但專家質疑函詢意見能否像鑑定報告一樣完整,且被函詢者仍可能必須出庭。
小慧(化名)就是遇到醫療糾紛,卻因「找無人」做刑事醫事鑑定卡關的個案。她告訴中央社記者,接受植牙後,因植體深度不當導致顏面神經受損,認為是牙醫師並未完善術前檢查及評估,完全憑手感及經驗。
小慧私下就診醫學中心,得到的答案是研判植牙手術有問題,未做好神經保護措施,她要的是當事牙醫師道歉但對方裝死,決心出這口氣而提告,結果委任律師把她的案件資料送交檢察官之後就卡住,打聽結果是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找不到醫師受理鑑定,至今無解。
涉及刑事的醫療糾紛,需醫師協助「醫事鑑定」以釐清案情,然而去年5月15日實施刑事訴訟法新規定,要求鑑定人須具結、具名、出庭,使醫師參與鑑定意願大幅降低,刑事醫療鑑定也幾乎停擺,這段期間有超過700件醫糾案遭退回各地檢察署。
衛生福利部今天表示,經過與法務部協調,即日起實施「醫療專業意見」試辦計畫,若檢察機關於偵查醫療糾紛案件,有徵詢醫療意見需要時,得函詢衛生福利部「醫療專業意見」,程序比照過去鑑定的嚴謹,以作為案件偵查階段參考。
對此,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提出2點疑慮,首先是「函詢」的方式,即便程序比照過去鑑定嚴謹,但在爭點釐清上是否能像鑑定報告一樣完整,且醫療是一連串的行為,究竟有沒有問對爭點也有待商榷。
第2個疑慮在於一開始函詢,後續司法過程仍有出庭可能,然而現行並無被函詢者可拒絕規定。李俊宏說,以前就遇過有些爭點若需要交互詰問釐清,被函詢機構還是得派代表出庭。
李俊宏坦言:「現在狀況就是去年修法上路後就全部卡住。」站在國家立場當然不可能讓新增案子停在那,醫療糾紛案與一般案件不同,當事人間涉及醫療行業、醫師或醫療團隊,彼此可能是同行、同業甚至是同學,過去採匿名方式可秉持專業分析並產出報告。
修法要求具名之後,就李俊宏了解,再也找不到人做鑑定。他說,試辦是一種嘗試,但能不能做下去還是要看法界共識為何,畢竟徒法不能以自行,仍應考慮實務執行狀況,若試辦不理想,也許得考慮討論是否重新修法調整。
小慧(化名)就是遇到醫療糾紛,卻因「找無人」做刑事醫事鑑定卡關的個案。她告訴中央社記者,接受植牙後,因植體深度不當導致顏面神經受損,認為是牙醫師並未完善術前檢查及評估,完全憑手感及經驗。
小慧私下就診醫學中心,得到的答案是研判植牙手術有問題,未做好神經保護措施,她要的是當事牙醫師道歉但對方裝死,決心出這口氣而提告,結果委任律師把她的案件資料送交檢察官之後就卡住,打聽結果是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找不到醫師受理鑑定,至今無解。
涉及刑事的醫療糾紛,需醫師協助「醫事鑑定」以釐清案情,然而去年5月15日實施刑事訴訟法新規定,要求鑑定人須具結、具名、出庭,使醫師參與鑑定意願大幅降低,刑事醫療鑑定也幾乎停擺,這段期間有超過700件醫糾案遭退回各地檢察署。
衛生福利部今天表示,經過與法務部協調,即日起實施「醫療專業意見」試辦計畫,若檢察機關於偵查醫療糾紛案件,有徵詢醫療意見需要時,得函詢衛生福利部「醫療專業意見」,程序比照過去鑑定的嚴謹,以作為案件偵查階段參考。
對此,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李俊宏提出2點疑慮,首先是「函詢」的方式,即便程序比照過去鑑定嚴謹,但在爭點釐清上是否能像鑑定報告一樣完整,且醫療是一連串的行為,究竟有沒有問對爭點也有待商榷。
第2個疑慮在於一開始函詢,後續司法過程仍有出庭可能,然而現行並無被函詢者可拒絕規定。李俊宏說,以前就遇過有些爭點若需要交互詰問釐清,被函詢機構還是得派代表出庭。
李俊宏坦言:「現在狀況就是去年修法上路後就全部卡住。」站在國家立場當然不可能讓新增案子停在那,醫療糾紛案與一般案件不同,當事人間涉及醫療行業、醫師或醫療團隊,彼此可能是同行、同業甚至是同學,過去採匿名方式可秉持專業分析並產出報告。
修法要求具名之後,就李俊宏了解,再也找不到人做鑑定。他說,試辦是一種嘗試,但能不能做下去還是要看法界共識為何,畢竟徒法不能以自行,仍應考慮實務執行狀況,若試辦不理想,也許得考慮討論是否重新修法調整。
- 記者: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