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萊豬輸台 食藥署:符合殘留標準無需加強抽驗

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成首批輸台萊豬,食藥署今天說明,因殘留符合規定,無需加強抽驗、不公布殘留合格者名單,食藥署長姜至剛直言,「合格的同學,你為什麼要盯著他。」

台灣於民國110年元旦開放萊豬進口,但針對豬隻各部位訂定萊克多巴胺容許殘留量,分別為肌肉及脂(含皮)0.01ppm、肝臟0.04ppm、腎臟0.04ppm、其他可供食用部位(例如胃、腸、心、肺、舌、肚、腦、血等)為0.01ppm。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顯示,4月29日1批自澳洲進口的22.99公噸豬其他可食部位檢出0.001ppm萊克多巴胺。食藥署今天下午緊急舉行記者會,由姜至剛親上火線說明,這批進口冷凍豬腳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符合該類產品殘留容許量0.01 ppm。

根據食藥署統計,110年1月1日至114年4月30日邊境報驗豬肉及豬雜碎共計2萬5466批,雖檢出萊克多巴胺計1批,但檢出萊克多巴胺超標「不合格」為0批。姜至剛重申,所有合格放行案件,都在科學分析下可接受風險,就算每天吃、一輩子吃都不會對健康有危害。

首批澳洲萊豬輸台,外界關注是否公布名單或加強邊境抽驗力道。姜至剛說,根據食安法規定,僅需公布殘留不合格者,就算有殘留,既然符合科學分析下的合格標準,就不用公布或加強抽驗,「合格的同學,你為什麼要盯著他」,將積極把關邊境與後市場,公布及加強抽驗不合格者。

至於廠商產品未超標卻發聲明致歉,甚至將自行多方送驗,若確實實據,再與國外廠商討論賠償與銷毀事宜。姜至剛說出內心話,「我只有2隻手而已,管不了所有人」,業者的自律與責任感樂見其成,予以尊重;符合國際標準的殘留量是合理放行,希望食藥署成為安全與安心的橋梁。

核准萊克多巴胺的國家共有26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日本與韓國使用在豬肉,牛肉則為美國、加拿大、日本與韓國,有立委懷疑出現澳洲萊豬,是在試水溫,挑戰民眾接受度,為進口有殘留、但符合標準的美國豬肉叩關。姜至剛回應,這件事情是不存在的。

後市場對進口及國產豬肉產品共抽驗1萬8501件檢驗乙型受體素,包含萊克多巴胺,結果皆合格。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自110年至114年3月間,食藥署專案查核豬肉及其可食部位標示約30萬件,查獲111件不合格共裁處新台幣352萬元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