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護原鄉之路 特富野古道手作步道完工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攜手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於5月16日至18日舉辦「特富野古道手作步道工作假期」,邀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7位專業步道師指導,共計32位熱心志工參與,一同投入山海圳國家綠道的重要路段-特富野古道的修復工作,此次工作假期聚焦於特富野古道1.9K區間,以「就地取材、人工鋪設」的生態友善工法,總計完成29公尺路面修繕,成功為步道打造安全、舒適的行走環境。
特富野古道1.9K區間原有路面因長年使用與排水不良導致濕滑、泥濘及下蝕,影響行走安全與步道穩定性,志工們在專業步道師的帶領下,分組投入材料搬運、地形整平、石材嵌固、路緣修飾等複雜工序,克服高山限制,依實際地形與路況對症下藥,完成橫擋樑回填14公尺及鋪設塊石鋪面15公尺,另於低窪積水處設置渡步塊石,有效抬升下蝕路段,建立良好排水坡度,並改善濕滑區段,提升步道穩定性與抓地力,維持登山者乾爽通行的空間,透過實際參與,志工也更深刻理解手作步道工法背後所蘊含的永續理念。
嘉義分署指出,「手作步道工作假期」是一種融合生態旅遊與志工服務的新型態參與模式,除進行步道維護工作外,活動期間亦安排水山療癒步道生態導覽課程,讓志工認識日治時期「水山線」運材鐵道及特富野古道作為昔日鄒族獵徑的自然與歷史價值;步道修復雖為基礎工程,卻能成為串連生態網絡與推動在地參與的重要節點,企業可透過參與手作步道,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落實對環境與社會的責任。
嘉義分署強調,「永續林業、生態臺灣」不僅是政策方向,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未來將持續推廣手作步道理念,結合在地文化、社區參與與環境教育,邀請更多民眾與企業走進山林,透過親身參與轉化為守護山林的行動力,並提醒民眾,進入山林請務必遵守「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原則,共同維護珍貴的山林資源。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528 14:06:53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