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語「推廣吃素」用詞太激烈?IG限動批蛋奶致癌、人喝牛奶想吐 網:不吃素成千古罪人

陳芳語「推廣吃素」用詞太激烈?IG限動批蛋奶致癌、人喝牛奶想吐 網:不吃素成千古罪人
《網路溫度計DailyView》

許多人會為了地球永續、避免殺生、宗教信仰選擇吃素,其中有些茹素者會希望盡可能排除動物剝削、動物虐待,成為純素主義者(Vegan),積極向身邊親朋好友推廣吃素好處。不過近日有網友透過Dcard分享歌手陳芳語在IG上用偏激言論宣導吃素理念,造成部分網友看完心裡不適。

陳芳語吃素後言論偏激?IG限動指蛋奶是致癌物:看人喝牛奶想吐

昨(22)日有網友在Dcard上以「陳芳語吃素後的偏激言論」為題發文,原PO表示從以前就很喜歡陳芳語,也知道她為了環境生態認真吃素,但是近年推廣為了不要虐待動物而吃素的IG限時動態卻越來越偏激,包含指出蛋奶都是致癌物,「牛奶真的是有夠噁心,每次看到人喝牛奶都很想吐」,或是表示「如果你吃肉,你就是參與虐待動物,不想接受不當聽,沒關係繼續當一個言行不一的人」,甚至轉發影片抨擊影片中女士的行為是「今年看過最白癡最該被屠殺的人」,原PO也表示,「為了不要虐待動物不吃肉,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他們真的有吃肉的需求,為什麼還要被說成虛偽呢?我相信一定有素食者和葷食者和平共處的方式,我和我朋友就是,但真心認為不用那麼偏激」。

陳芳語15歲就茹素!宣導純素好處坦言情緒化:不想得罪人

事實上,陳芳語去(2023)年9月就曾登上YouTube「夠維根Go Vegan」頻道,分享家中姊姊從青春期開始吃素、爸爸吃鍋邊素,自己則是15歲到流浪動物收容所擔任翻譯義工時,看到網路影片有人吃狗肉,後來看了豬、雞、牛等相關動物宰殺影片,結果哭了一個禮拜,最後選擇只吃蛋奶素,29歲才正式轉為純素主義者。

陳芳語在訪談中也透露剛開始吃素時曾飽受網路攻擊,甚至被餐廳擋在門外表示不接受茹素客人,不過她也希望站在善良出發點,向大眾傳遞理念,「亞洲人比較和平,但是外國人在做動物權推廣的時候,非常的激烈」,對於會不會想要影響另一半,陳芳語則表示,「這就是要去拿捏,不能強迫人家,但是我會希望有辦法發自內心」,變成素食者後,她也覺得自己回到原本的樣子。

不過陳芳語也坦白自己是情緒化的人,為了不要得罪他人,最後她也詢問「夠維根Go Vegan」白龍如何溫和推廣純素理念,白龍也表示前一兩年會歷經「Angry Vegan(憤怒的純素主義者)」時期,導致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就算心裡有衝擊,給別人的感覺還是要正向,有養寵物我就從寵物講,在意環保我就從環保講,然後在意健康我就從健康,想要知道他是在意什麼東西然後再講」,以客製化方式與對方說明。

陳芳語「吃素言論」太激烈惹議!網認:互相尊重就好了

如今陳芳語因為宣導純素理念受到爭議,許多網友對此表示,「她之前不是有過跟生蠔拍照,結果被別人嘲諷啊不是吃素?她那時還說,她吃素不代表她的朋友都要跟著吃,她吃素是她的事,現在看來她也成為偏激素食主義者了」、「國外有些素食主義者也很偏激,甚至還有人也給自己的狗吃素??普通人可以尊重他們吃素,但他們卻不尊重別人」、「就是因為這些限時動態退追她的,吃素沒問題,但他的態度就是大家不吃素就會是千古罪人一樣,看了很不舒服」、「我覺得人吃肉本來就是食物鏈的一環,不要有虐待行為就好,就心懷感激的吃下,然後不要太浪費食物」、「人類吃動物是殘害,那動物吃動物呢?食物鏈本來就是自然現象,應該抵制的是虐待動物的人/工廠,而不是全部的葷食者」。

不過大多數人認為,不論是葷食者還是素食者,只要互相尊重彼此想法即可,「就這邏輯,那吃素不也是殘害植物嗎...其他肉食動物也是兇手,因為也在虐殺其他動物。其實互相尊重就好了」、「憑良心講,我認為她說的都對,可是我是想享受身為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我不會去批評她在自己的地盤激進發言,但是我也會避免接觸到她的地盤」、「本人吃鍋邊素多年,她說的每一句確實真的啊,絕大部分的葷食者看不下去而已,每個人觀點不同。我很認同這些但不會寫在社群平台或鼓吹周遭人吃素」、「我如果今天想吃素純粹環保考量,不是生命考量,但感覺如果要倡導大家吃素,與其用罵的指責誰很殘忍,不如宣傳吃素的好處,不過這也是立場想法不同而已」、「除了致癌那段,其他言論都是事實,每個人有愛護動物的方式,她的方式比較直接而已,動物會謝謝她的」。

看更多網路溫度計文章
2024十大推廣永續YouTuber!一起做出對世界更好的選擇
世界無肉日帶動「綠色飲食」!養心茶樓、陳耀訓、阿賢廚房社群活躍度高 3人氣網紅成關鍵領袖
影/台灣素食好棒棒!加拿大正妹大讚贏日韓 來台被這1點嚇壞:覺得很危險
寶林菜色「咖哩仁當」是什麼?印尼國菜曾入選《CNN》世界第1美食
寶林茶室創辦人喊「吃素安全」?專家曬實例打臉、醫曝2點很弔詭:的確少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