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珊瑚大白化後回復平穩 陸域發現稀有植物「蘭嶼牛栓藤」

在國科會資助下,中研院在綠島設立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並邀請陸域及水域不同範疇的研究專家,於昨(28)日分享研究結果。研究調查發現,綠島陸域保有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更有從未在本島出現、只在蘭嶼被記錄過的「蘭嶼牛栓藤」;水下聲景調查則透過24小時的錄音設備,自動化監測和追蹤颱風、熱壓力和人為等因素帶來的海洋生態轉變,並發現2020年綠島珊瑚大白化後,近兩年恢復平穩。 綠島是瀕危稀有植物的家 野溪改造工程威脅大 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資助、中央研究院設立的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綠島站,透過盤點社會生態議題及進行環境和生態監測,建構教育與議題討論的平台,與利害關係人、居民共同找出綠島永續發展的解方。 負責陸域維管束植物社會監測的中研院研究員鍾國芳,曾2023年3月至5月於綠島進行植物調查,並對照2007年另一份 研究 結果。據他觀察,綠島多數溪谷未受干擾,周圍的森林樣區變化甚小,亦富含木本與蕨類植物多樣性,並保有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其中「 蘭嶼牛栓藤 (學名︰ Connarus subinaequifolius )」之前僅在蘭嶼被發現過,台灣本島並無此物種。 鍾國芳表示,由於蘭嶼跟綠島在地理與環境上最接近,屬太平洋海洋性島嶼,亦有黑潮流經,在進行研究前,他便預期會發現兩個島嶼都有,但在綠島上還未被發現的植物物種,「有一個wish list的概念,在調查時會特別鑽去一些地方,...
綠島珊瑚大白化後回復平穩 陸域發現稀有植物「蘭嶼牛栓藤」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