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翠風華道盡千年哀歌——翠鳥
中國古代歷史中,使用鳥羽作為裝飾曾經風行一時。華麗且珍貴的翠羽及點翠工法,價值猶如寶石、絲綢,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然而,光彩羽毛背後的殘忍真相,是被取下羽毛的翠鳥將無法存活。同時,這項工藝也使得許多野生翠鳥遭受獵捕,數量一度減少,羽毛難以取得,工藝也因而沒落。 色如翡翠 遭致拔盡羽毛 中國很早就有將翠鳥羽毛用於裝飾的技藝。 成書於漢代至晉朝期間的《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成帝嬪妃居住的宮殿昭陽舍裝飾奢華,「壁帶往往為黃金釭,含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壁上橫木以黃金為襯墊,又鑲珠寶和翠鳥羽毛。東周戰國時期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則描述楚國商人以名貴的木蘭木製作珠寶盒,並以翠鳥羽毛來裝飾:「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 所謂的「羽翠」、「翠羽」或是「鋪翠」,皆是描述翠鳥羽毛作為裝飾的現象。這類飾物一般與「點翠」技術有關,或者運用了早期的類似技法。 「點翠」是將羽毛鑲嵌在金屬表面的工藝,常應用在製作首飾、扇子、屏風等工藝品。這項傳統技藝在中國流傳超過千年,明朝和清朝尤其興盛。翠鳥的羽毛在光線下斑斕炫麗,所製成的飾品富有魅力,在古代的價值猶如寶石、絲綢。 翠鳥身形嬌小,身上所能摘取的羽毛數量極其有限,因此點翠工藝的飾品往往價值不菲。翠鳥也無法人工養殖,要獲得羽毛,必須捕捉野生個體。 作為工藝原料的翠鳥羽毛,一般是左右翅膀各10根以及尾部8根,...
- 記者:林郁宸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