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家樂福INLOVE CAFÉ全國創意咖啡調飲大賽開跑!8/10報名截止 冠軍可得3萬元獎金!
整理=編輯部
第三屆家樂福INLOVE CAFÉ全國創意咖啡調飲大賽報名開跑!主辦單位家樂福為增進在家沖煮品味咖啡的樂趣,並且傳遞家樂福自有品牌咖啡INLOVE CAFÉ愛咖啡、愛地球、愛永續、愛分享4大品牌理念舉辦「全國創意咖啡調飲大賽」,期望藉由競賽激發選手精彩創意,透過容易取得的材料、容易操作的手法,為品牌特選之100%雨林咖啡豆系列「INLOVE CAFÉ濾掛式掛耳咖啡包」美味加分。
為擴大餐飲相關學校之學生參與,本屆參賽資格下降至16足歲,並請到深入校園推廣本土咖啡多年、多次擔任國宴御用咖啡師的吳原炳老師為總召,同時邀集多位產、學界專業咖啡達人擔任評審,比賽一率採線上報名,2024年8月10日截止。2023年創意咖啡大賽的冠軍作品「洛神馬告冰美式」也將在2024年第三季商品化上市,耳目一新的滋味值得期待。
INLOVE CAFÉ 濾掛式咖啡包 採用100%雨林咖啡豆系列
此次比賽指定食材「INLOVE CAFÉ 濾掛式掛耳咖啡包」是採用100% 雨林認證咖啡豆。所謂的雨林認證咖啡豆,指的是國際環保組織「雨林聯盟(RA)」所認證的咖啡豆,咖啡樹需限制用藥,栽種方式需幫助雨林生態達到平衡,且讓栽種地的河流、土壤及野生動物棲息地等能得到應有的保護。除此之外,對於咖啡園勞工管理也有十分嚴格的規定,需要確保咖啡豆農權益及公平交易價格。數據顯示,全世界生產的咖啡豆只有不到6%獲得雨林聯盟認證,由於獲得認證的咖啡豆珍貴且稀少,因此價格高昂,可以說是一支同時兼顧永續、健康及愛護環境的高品質的咖啡豆。
「INLOVE CAFÉ 濾掛式掛耳咖啡包」是採用100% 雨林認證咖啡豆。(圖片來源:家樂福提供)
連續3年舉辦咖啡大賽 旨在激發創意推動咖啡文化
主辦單位表示:「家樂福INLOVE CAFÉ全國創意咖啡調飲大賽旨在推廣咖啡文化,激勵年輕學子發揮創意,開發並分享更多有趣的咖啡品飲方式。」2024年更打破以往18歲以上大專院校報名限制,年滿16歲以上之高中職、大專院校或咖啡社團之在學學生皆可參賽!初賽將於2024年9月21在台中弘光科技大學舉行,高中職與大專組將各遴選20名選手晉級,於10月5日在新北市景文科技大學進行決賽,冠軍獎金高達3萬,亞、季軍獎分別為2萬及1萬5千元,優選選手也將有家樂福量販商品提貨券2000元,獎金豐厚。冠軍作品還有機會在INLOVE CAFÉ商品化上市。
咖啡醇厚帶有堅果巧克力甜感 凸顯創意調飲主體風味
「INLOVE CAFÉ濾掛式掛耳咖啡包」風味厚實,即便混合其他食材做成咖啡調飲風味也不會變淡,比賽之外,也很適合在日常生活中拿來製作創意咖啡調飲。連續2年擔任大賽評審,同時也是2023年WSC世界虹吸咖啡大賽冠軍的簡嘉程試飲「INLOVE CAFÉ 濾掛式掛耳咖啡包」後表示,「INLOVE CAFÉ濾掛式掛耳咖啡包」風味醇厚結實,帶有巧克力、烘焙堅果類等具象風味,尾韻有一些甜感,果酸味低。咖啡梢放至降溫後帶有陳皮與些微乾燥過後的熟果乾味道,高低溫的風味差異明顯。嘗試不同水量沖泡時,即便水量較多,咖啡也能維持堅果和巧克力調性,降溫後咖啡會展現更多層次和風味,若是沖泡的水量較少,咖啡的風味則苦甜感重。
2023年WSC世界虹吸咖啡大賽冠軍簡嘉程表示「INLOVE CAFÉ 濾掛式掛耳咖啡包」風味醇厚結實,帶有巧克力、烘焙堅果類等具象風味,尾韻有一些甜感,果酸味低。(圖片來源:家樂福提供)
簡嘉程建議選手可選與咖啡相呼應或補足風味的食材做搭配,他說:「INLOVE CAFÉ濾掛式掛耳咖啡包加入東寧水作氣泡咖啡時,會轉變為近似德國黑啤酒、黑麥汁的風味;若是加入牛奶或燕麥奶,會有類似巧克力牛奶或堅果牛奶的風味,放大咖啡既有的風味。若是想嘗試較為適合夏季的咖啡調飲或許可以嘗試加入帶點偏酸的水果,平衡整體咖啡風味。 」由於「INLOVE CAFÉ濾掛式掛耳咖啡包」風味調性偏向烘焙味濃厚,略帶一些煙燻風味,若要調整這些調性,簡嘉程建議可先將外包裝拆開後,讓掛耳包稍微先與空氣接觸,進行部分的氧化後,以較為低於90度以下的水溫沖泡,如此就可避免。
簡嘉程也特別提醒選手,「製作創意咖啡調飲時因應搭配食材的不同,需找到咖啡適合的濃淡,比如搭配帶有厚度的果泥、牛奶、燕麥奶時,咖啡沖煮的濃厚度也要高些,若是搭配比較輕盈爽口的食材,咖啡的濃厚度就要稍微低些,如此咖啡口感和風味才能平衡且突出。」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只靠咖啡不夠吸引人?從日本咖啡廳看台灣黑金商機如何多角化經營
▶他這樣定義「澳式咖啡文化」!澳洲精品咖啡始祖ST. ALi執行長Lachlan Ward如何以咖啡為引擎、發動創意事業?
▶挑選瑕疵咖啡豆不再費時費力!茶改場開發AI智慧生豆挑選機 減少人力成本且精準度達95%!
- 記者:食力FoodNEX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