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點燃商機!親子餐廳從「放電場」升級家庭共感生活提案

少子化點燃商機!親子餐廳從「放電場」升級家庭共感生活提案

週末的午餐時段,在台北市一間人氣親子餐廳裡,小孩們穿梭在溜滑梯與球池間,笑聲此起彼落。媽媽一邊餵著寶寶,一邊和閨蜜分享最近的育兒經,爸爸不用發脾氣育兒可以跟兄弟好好聊天,吃著熱騰騰的餐點。對雙薪家庭而言,這不只是一間餐廳,更像是一處難得的喘息空間、一場全家的儀式感。

幾年前盛行的親子餐廳產業,在疫情和少子化的影響下,逐步沒落。

根據2024年餐飲產業數據,台灣全年餐飲市場規模已突破新台幣8,400億元,親子餐廳雖僅佔不到1%,但以主題式餐廳佔比、主力品牌營收回推與媒體報導單店客單與翻桌,綜合評估推判親子餐廳年營收約落點在20~40億元之間,屬於高客單、穩定回訪、具備高坪效潛力的利基市場。疫情過後,家庭型消費明顯回溫,親子餐廳從單純的「放電場」,進化為提供互動共學、生活風格、家庭陪伴的新型態空間。

從「陪孩子吃飯」到「全家共感場域」

在這波成長浪潮中,「大樹先生的家」無疑是許多爸媽心中的代表場域。成立於2014年,起家於台北潮州街,已有超過10年的經營經驗。特別的是,專注鎖定0~6歲學齡前幼童,區隔就學後調皮孩童,成功打造出一個讓爸媽能安心吃飯、孩子能安全玩樂的空間,成功打中廣大父母的心。目前在台灣及香港都有分店,算是起源於台灣的國際化親子餐廳品牌。

除了大樹先生的家外,其他品牌也在各地開枝散葉,呈現出風格多元、定位清晰的格局。例如內湖「媽妳講親子餐廳」訴求一個更遊樂園屬性的遊樂環境,抓住了父母喜歡為孩子拍照的心理訴求,打造孩童網紅拍攝點,品牌命名也很可愛,直擊親子餐廳訴求孩子專心玩,媽媽跟朋友好好講話。

另外位於士林的「甲蟲秘境」則是結合了昆蟲生態教育,把生態教育跟親子餐廳結合是聰明的,除了讓爸媽有一種教育孩子的自我認同外,孩子也可能真心喜歡上昆蟲這類型小生物,進而要求爸媽時常前往,而增加了到訪頻次。

而永豐餘的「農人餐桌」則屬於特殊案例,算是一種轉型親子餐廳的概念,原先主打有機餐廳,客群過於狹隘不明,後結合了親子餐廳概念,簡單強化硬體,但由於先天限制仍有限,但可以結合食農教育並且主打吃得安心,再搭配一些孩童課程這些軟體服務,仍歸屬親子餐廳樣態。這些品牌雖然規模不一,但都明確鎖定「體驗」、「安全」、「舒適」與「情感連結」四大主軸,持續吸引家庭客群穩定回流。

潛藏風險與營運挑戰:法規與安全為關鍵門檻,少子化的機會點

然而,隨著市場擴張,親子餐廳也面臨更多「隱形成本」與潛在風險。例如台北市2024年上半年曾針對親子餐廳進行安檢稽查,其中「RICH DADDY CAFE&KIDS」因未提供遊樂設施檢驗報告,遭勒令暫停使用設施,並可能面臨高額罰款(最高150萬元)。這也凸顯親子餐廳在吸引人潮之餘,更必須妥善規劃設施合規性與安全管理成本。

有一些人會認為,現在因為少子化所以親子餐廳不好做,我認為是完全相反。親子餐廳的沒落與疫情絕對相關,以及疫情衍生的政策從嚴,導致營運成本增加與靈活度受限,再來就是難以顧全局的親子餐廳經營,是要擅長餐廳經營、餐點產出、或是遊樂園屬性的設計經營,親子餐廳需要的是複合式經驗屬性人才。

而少子化代表的,不是孩童量體變小,反而是,因為單一家庭孩子數量減少了,反而更珍貴於投資單一孩子,也因為家裡就一個孩子居多,至多兩個,單一家庭就形成壓力,無法讓孩子們自己互相玩,親子餐廳就起了群體學習的作用,也成了好友們相聚聊天放孩子去胡鬧的好場所。家庭孩子多反而不適合親子餐廳,單次消費成本高,一旦少了,就肯花了。

因此,少子化絕對是親子餐廳產業再起的關鍵。不過親子餐廳的樣態也需要有所對應。

從「吃飯」升級為「生活提案」

雖然親子餐廳讓人詬病的一大關鍵在於貴又難吃,當然這與經營者有絕對關係,再來是相對應的經營成本高,與不對的商業模式,讓顧客有未達預期的花費體驗。親子餐廳既然有餐廳兩個字,「好吃」真的只是最基本要求,再來就是成本對應出來的定價策略。

但親子餐廳的優勢更是在於,他不只是餐廳,他客群清晰,更相較一般餐廳能夠向顧客進行生活提案。

1、發展品牌週邊商品,讓顧客把回憶帶回家

親子餐廳其實是一種「情境消費」,若能延伸出品牌IP,如角色布偶、故事繪本、親子服飾、兒童餐具,不僅提高營收附加價值,也有機會打開「第二營收曲線」。例如日本親子餐廳便常與動畫IP合作,讓孩子願意反覆造訪。

除了品牌發展周邊,與知名嬰幼兒品牌合作也是一種聰明的方式,店內販售,由於客群清晰,甚至可以與這些品牌合作舉辦活動收益。

2、建立媽媽社群與課程系統,提升平日利用率

除了孩子,媽媽其實才是親子餐廳的真正「決策者」。因此,引進媽媽瑜伽、正念冥想、產後心理課程、親子成長講座等方案,有助於提高平日離峰時段利用率,並透過課程建立忠誠會員制度與品牌社群。

3、孩子課程更是淘金關鍵

孩子除了玩,更可以將玩包裝成課程,販賣課程比販賣一頓飯更好賺,例如Baby Boss或是其他體驗教育,而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必須要掌握好,那就是爸媽帶孩子體驗課程,最重要的都是拍照,一定要有很好的拍照效果,才會有下一次上課。

當家戶都有毛孩子,毛孩子算不算親子?

我認為親子餐廳如果能設計出跨入寵物家庭市場,拓展「家庭+毛孩」共融場域則更會是一大突破。

根據農業部統計,台灣飼養寵物的家庭已超過300萬戶,甚至超越12歲以下兒童數量。如果親子餐廳能設計毛孩專屬區域,甚至與動物教育機構合作設計「兒童照顧毛孩體驗課程」,可望同時吸引兩種情感性家庭市場。

同時,現在有孩子也有毛孩子的家庭也越來越多,能不能同時帶孩子與毛孩子在一個安全的場域互動歡樂,這會是這個時代的機會點。

不是多一張椅子,而是多一份陪伴

親子餐廳的價值,不只是有溜滑梯的餐廳,更是一種讓家庭情感流動、讓父母喘息的「生活提案」。從最早的「吃飯+玩樂」模式,進化為「陪伴+教育+社群」的新場景。當父母願意再訪、孩子不想離開,當那一頓飯不只是果腹,而是一場有笑聲、有故事、有愛的共同記憶時,這場親子餐廳的革命,才真正成功。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育兒、養寵物都捨得花!解析少子化如何帶動家庭消費新樣態?
少子化來襲!母嬰市場有何新出路、毛孩商機又該如何把握?
少子高齡化夾擊!科技能解便利商店的「人力荒」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