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砍藥價 台灣缺藥問題難解

健保砍藥價 台灣缺藥問題難解

近期台灣屢傳缺藥,自去年開始,生理食鹽水和葡萄糖輸液、眼藥水及治療新冠的抗病毒藥物等藥品都供不應求。除了疫情延燒使用藥量增加外,缺藥狀況也和健保署調整藥價脫不了關係。



最近台灣迎來新一波新冠疫情,全台醫療院所大缺藥,醫師無法開立抗病毒藥給染疫病患,醫患苦等藥品許久,醫師蘇一峰發聲明請疾管署加快速度分派治療藥物後,疾管署才回應,經過盤點,抗病毒藥庫存充足,醫療院所若有需求可向當地衛生局申請。



除了新冠藥物因分配不及短缺外,生理食鹽水等輸液因供應大廠永豐化工為違反製藥規範勒令關廠,供貨連帶受影響。醫療院所庫存告急,洗腎門診、手術停擺,衛福部才請其他合格廠商增產,並啟動專案輸入生理食鹽水,應急措施有待改善。



除了上述原因外,長期以來真正造成缺藥問題的應是健保署調降藥價,據今年健保署公布的藥價最新調整結果,4月開始共4551項藥物調降、17項調升,調整後健保支出共減少55.3億元。健保署說明,節省的經費將用於挹注新藥、新技術,但藥師們有不同見解。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此次被砍價的藥品,健保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就占了93%,其中又以慢性病用藥為多數,用藥人數上看600萬人,黃金舜說「我看老藥被砍的價格,幾乎已離死亡邊緣不遠」,擔憂藥商會認為藥價過低不符成本,陸續退出健保,屆時又造成更多民眾無藥可用。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