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茶博館開幕暨成果發表活動 承載著文化記憶與情感
【記者 彭慧婉/桃園 報導】桃園市八德區大安社區發展協會執行「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推動社區美學實施計畫」,以社區共創方式推廣在地文化及培養生活美學觀念,提升社區生活質感。八德大安社區擁有許多豐富且獨特的歷史文化,如土牛溝、八塊飛行場、古厝、百年製茶廠、老樹、埤塘、永安北管社、米食點心、竹編、黑陶土、童玩童謠、相褒歌等,承載了社區的歷史記憶和鄉土情感。然而歷經歲月洗禮,社區的文化底蘊逐漸被淡忘忽視。本次大安社區發展協會經八德區公所推薦提案參加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推動社區美學實施計畫,透過桃園城市創意設計中心媒合銘傳大學設計學院暨建築系副院長李芝瑜帶領建築系碩士生,共同組成設計團隊(藝術家李芝瑜、張啟亮、謝鴻萭)進行社區共創,並邀請插畫家陳奕瑞先生以其獨特視角為百年老茶廠精心繪製了一系列描繪茶博館日常時光的明信片,希望藉由美化與改造的創意合作過程,讓這些社區文化得以再次展現和傳承,並激發社區居民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八德的製茶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曾年銷數萬斤。隨著產業轉型現僅存擁有150年歷史的竹篙厝江家製茶廠,仍保有70年以上老茶樹,並使用古董製茶機具與手工技法製茶,茶品以甘甜著稱,每日奉茶於古厝旁85歲老芒果樹下,經年累月成為鄉親與志工的聚會場所,也是社區導覽的重要場域。銘傳大學建築系團隊攜手大安社區居民進行場域改造,成功將百年老茶廠轉變為兼具學習性、五感體驗與互動樂趣的八德茶博館,展示在地深厚的製茶文化,並促進居民與參訪者的交流互動。燈具裝置藝術為這次茶廠空間改造的靈魂,設計團隊巧妙地將古厝百年瓦片與澄明的燈光相結合,營造出溫暖的光源及視覺感受,並透過燈飾的漸層蔓延,融入了「樹」的象徵,代表生命與扎根大地的力量,一如老茶廠深植於這片土地。燈光變幻如樹影婆娑,展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每盞燈具皆是與在地居民共同創作的成果,承載著歷史與現代的交織,也映照出社區的共同願景。
為促進社區居民的參與,大安社區發展協會與銘傳大學建築系團隊於7月20日和8月3日舉辦了兩場共創工作坊。藝術家帶領居民學習磚瓦燈具製作的基礎技法、清洗百年古厝遺留的磚瓦、進行測繪鑽孔、綁鋼絲、分類公瓦和母瓦,完成燈具裝置藝術的零組件製作。居民也參與設置了製茶體驗區、生茶葉拓印、乾燥茶葉觀察聞香瓶等互動裝置,並蒐集整理老照片、文史資料、舊物與故事,提供給藝術家,由藝術家以美學專業編排設計展版,合力完成茶博館的佈置。牆面上的手繪明信片牆與居民手工製作的茶葉拓印圖,提供每一位進來空間的朋友們,都可以帶走一張手繪明信片留作紀念,或是親自拓印一張作品,放置在牆面上成為空間的一部份。10月6日於桃園八德江家古厝舉辦八德茶博館開幕典禮,重啟百年老茶廠的生命故事。活動結合在地特色藝文表演、茶博館導覽、社區走讀及製粿米食文化體驗,讓參與者深入領略大安社區的人文風情。
八德區長蔡豊展表示,今天出席貴賓包括文化局副局長唐連成、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芝瑜及藝術家團隊、立委及議員等民意代表、八德區社造委員等。由衷感謝文化局、城創中心及銘傳大學建築系團隊的協助,還有江朝雄理事長領導的大安團隊的努力,才能成功將藝術融入社區生活,激發創意與文化交流,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這次的社區美學共創活動不僅增強社區的凝聚力,更讓八德茶博館成為連結歷史與創新的文化據點。透過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構築出一座充滿生命力的茶博館,展現出八德的獨特文化底蘊與創造力。期望每位居民與參訪者都能在這個充滿藝術氛圍的空間中,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並喚起屬於八德的共同文化記憶與情感。(圖:記者彭慧婉拍攝)(圖:八德區公所廣告)
- 記者:彭 慧婉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