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桃園航空城產業論壇 號召各界產城共榮價值共創
【記者 劉蘇梅/桃園 報導】桃園航空城計畫醞釀多年,終於邁入實質建設階段,為台灣產業發展翻新頁。2024桃園航空城產業論壇於11月20日在桃園會展中心登場,以「智匯永續航空城」為主軸,產官學研各界共同探討如何在全球變局中強化航空城的樞紐地位,穩健前行。
桃園市長張善政於致詞中表示:「回顧台灣在科學園區、工業區、產業區等開發經驗,經過多年累積,我們獲得許多寶貴經驗。看到航空城的開發歷經多年努力,現在終於要長出具體的建設,令人欣慰!」市長更特別舉遠雄自由貿易港區為例,歸功於前行政院長毛治國的遠見,讓自貿港區成為航空城的重要基地之一,帶動區域發展,市長也強調:「我們也要善用過去園區開發的經驗,讓航空城做到承先啟後,在此關鍵時刻展現價值。」
國發會產發處處長蕭振榮則表示:「在國發會規劃的桃竹苗大矽谷計畫中,航空城擁有關鍵地位,更是整個西部科技廊帶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桃竹苗地區的AI與半導體產業占全國產值超過60%,光是桃園就有37個工業及包括AI伺服器、PCB及資通訊產品的產區,「要與國際物流接軌,必須仰賴空港、海港雙港優勢,因此航空城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蕭處長也指出,除了桃機第三跑道、國一甲、國二甲延伸等基礎建設完善交通網絡,國發會也將持續支持航空城,一同打造產創生態系。
論壇也邀請桃園市長張善政、國發會產發處處長蕭振榮、桃園航空城公司董事長王明鉅、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工業技術研究院副總暨執行長鄭仁傑、遠雄自由貿易港區董事長葉鈞耀、國立清華大學副校長呂平江、中華貿易開發董事長楊貴清、健策精密工業董事長趙宗信等九位貴賓共同按下啟動儀式按鈕,宣示產城共榮、價值共創的決心。
全球變局中的航空城戰略定位
作為台灣接軌國際的重要產業樞紐,桃園航空城必須精準掌握全球趨勢,才能在產業版圖重組中站穩腳步。天下雜誌資深研究主編辜樹仁從「川普2.0」分析其經貿政策對台灣的衝擊,包括關稅壁壘提升、匯率政策緊縮、投資環境改變等,都將影響台商的全球布局。2024年前三季美國已重回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其中桃園出口的AI伺服器扮演關鍵角色,更突顯航空城在供應鏈重組中的戰略價值。
除了因應全球變局,工研院副總鄭仁傑也提出台灣產業面臨的四大挑戰:人口結構、數位經濟、供應鏈韌性與淨零轉型;而在推動數位、淨零雙軸轉型的路上,不只善用既有製造優勢,也要著重設計應用、提升高附加價值。鄭副總也強調,航空城在園區發展上也不能與城市脫鉤。
智慧物流創新的前瞻布局
桃園航空城擁有空港、海港雙港優勢,加上首都生活圈的地理樞紐,致使物流產業的升級與創新成為航空城發展的關鍵一環。中華貿易開發總經理黃鍾昌指出,物流發展必須與商流緊密結合,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而桃園擁有全台最密集的物流產業聚落,北台灣更佔全台65%消費市場,加上完善的基礎建設規劃,是航空城發展智慧物流的最佳基礎。
永聯物流執行長張建泰則以投資96億元打造的桃園楊梅智慧物流中心、亞洲最大智慧倉庫OMEGA為例,透過樓地板面積40,000坪、具備80,000個棧板容量的智慧物流中心,不只展現台灣物流產業升級的實力,更為航空城的供應鍊網絡建設立下新標竿。
在全球供應鏈加速數位化的浪潮中,GoogleCloud台灣技術副總經理林書平也分享運用AI的供應鏈優化策略,透過運輸業客戶年省千萬加侖燃料、計程車隊業者有效降低空車率等多元案例,盼航空城能導入更多AI創新應用、打造智慧生態系。
AI驅動的科技創新樞紐
聚焦AI,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強調,桃園已是全球最大的AI伺服器製造基地,匯集鴻佰、廣達、美超微、微星等科技大廠,形成完整產業生態系。政府推動的台灣AI行動計畫2.0更將透過人才優化、技術深耕等策略,為航空城注入科技創新動能。
在企業實踐層面,研華台灣營運處副總經理林其鋒則提出系統性的AI導入策略,如透過精準選擇語言模型、善用邊緣運算技術,企業可將問題處理時間從1.5小時縮減至5分鐘。當AI正在引領產業變革,企業一定要勇於創新、及早佈局。
在台灣許多工業園區中,桃園航空城有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如何從「智匯永續」為核心出發,不只要帶動台灣科技廊帶發展,也要讓進駐的企業和國際旅客一眼就看到這裡所能提供的獨特服務與價值,透過論壇匯聚價值、共思解方,亞洲矽谷的美好未來指日可待。 (圖:桃園航空城提供)
- 記者:劉 蘇梅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