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莊綠周莊/趙宏建

紅周莊綠周莊/趙宏建

趙宏建

江南水鄉有個周莊鎮,蘇中如皋江安有個全國文明村周莊村。

去江安周莊,喝一口井水。這口井叫“紅軍井”。在賁家巷,現存的一口“紅軍井”是村民賁義勝家的水井,井有十多米深,井壁是用青磚壘起的,依然幽深光滑、潮濕而安靜,雖經歲月的磨損而破敗,透出古老的滄桑感,但是每一塊磚都堅守在那裏,沒有絲毫的鬆懈,渾然團結為一個整體。1930年4月3日,紅十四軍建軍大會在周莊的賁家巷隆重召開。那天,戰士們就曾喝過“紅軍井”裏的水。如今,喝一口“紅軍井”水,依然清甜,沁人心脾。

去江安周莊,點燃一支香。賁家巷有一座小小的大聖廟,隱藏在鄉野深處,絲毫不顯眼,然而它卻是一座遠近知名的“紅廟”。廟裏供奉的不是菩薩,而是一張紅十四軍戰士的烈士證書。僧俊如,原名朱俊,8歲出家,後來到賁家巷大聖寺當住持。1929年,經共產黨員蘇德馨、王玉文介紹入黨,並秘密加入紅軍,成為共產黨在如皋西鄉的地下工作者。僧俊如完成得最出色的一次任務,就是佯裝化緣,成功地摸清了大地主周松平家炮樓的位置和兵力分佈情況,為紅軍一舉攻克申家埭提供了準確的情報。在革命陷入低谷時,僧俊如仍堅持鬥爭,利用寺廟作掩護,救治紅軍傷病員。敵人圍捕他時,為了保護廟裏藏著的檔、物資,他一把火點燃了大聖廟。1932年4月,僧俊如被捕犧牲,用染血的袈裟書寫著對黨的忠誠。如今,逼仄小廟斑駁的香爐裏,嫋嫋的馨香不絕如縷,寄託著後來者的崇敬和哀思。

去江安周莊,要瞻仰一座豐碑。莊嚴肅穆的紅十四軍建軍紀念碑廣場上,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建軍紀念碑”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像一柄直刺蒼穹的利劍。紅十四軍將士橫戈躍馬,開闢了以如皋為中心的通海如泰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時期全國15塊紅軍遊擊區之一。革命的火種在這裏點燃之後,在風聲雨聲槍炮聲中,聖火閃閃爍爍,映紅了江安大地,一直照亮著“江蘇紅軍小鎮”的天空。

行走在賁家巷勝利河邊紅軍小道,徜徉於龍遊河河岸。河水清澈,樹影竹影搖曳,靜謐安詳。河中不時遊過白鵝、麻鴨,在明媚的陽光裏怡然自得,水面上時不時掠過悠閒的白鷺、麻雀、喜鵲、斑鳩……偶然有落英輕盈地在水面飄飄蕩蕩,隨波而去,讓人情不自禁地從心底湧出“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的詩句,仿佛自己置身於江南水鄉的周莊。

去探訪周嚴墩、羊子墩古村落,感受墊裏人家舊時光。穿過悠長的小巷,推開厚重的木門,走進幽靜的宅院,眼前是古樸原生態的風景,偶爾還會聽到有公雞打鳴或是牛哞。參觀手工繅絲做成的蠶絲被,那是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的有機結合,周莊蠶絲被就地取材,輕薄保暖,供不應求,深受遊客的喜愛。房前屋後那沉睡已久的石牆、石磨、石臼傳遞著悠然和寧靜,和周莊黨群服務中心的“鄉愁館”一樣流淌著文化血脈的汩汩之聲。

“風兒吹動家鄉的新綠,清清河水蕩漾著漣漪;花開農家花香四季,水美的村莊生態宜居。啊,望一望小樓,撐一把花傘,衣裙翩翩是農家少女;走一走田園,播一片春色,紅色老區有詩情畫意……”這首《幸福周莊》是著名詞作家繆新華為周莊量身定做的村歌,在周莊上空飄揚。

伴隨著優美的旋律,行走在周莊的道路上,仿佛穿行於綠海之中。道旁的樹木鬱鬱蔥蔥,楊柳似姑娘們剛剛梳洗過的縷縷青絲,風過處,婀娜多姿舞動著身軀。春有桃花笑滿河坡,飄香溢彩;夏有稻田邊“嘰嘰、呱呱”蛙聲;秋有滿園的瓜果散發幽幽清香;冬有嫩綠的麥苗鋪滿田間……仰頭眺望天空,只見天空格外的藍,雲朵也在蔚藍的天空中不斷變化著。藍藍的天,雪白的雲給周莊增添了幾分寧靜的色彩。

倘若有時間,節假日帶孩子們到藍莓園、火龍果園裏採摘,親近自然,親子互動,別有一番情趣。周莊立足紅色資源稟賦,推動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把紅色遺存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新動力,躋身於全國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蠶桑生產示範村、江蘇水美鄉村行列。

站在周莊社區辦公大樓上,放眼望去,整個村莊都隱現在翠綠林木中,成了一幅綠得讓人心醉的畫。

哦,紅周莊,綠周莊,金周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