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貼春聯/唐勝一

家家戶戶貼春聯/唐勝一

唐勝一

在我們當地,流傳著這麼一首順口溜:“有錢沒錢都過年,家家戶戶貼春聯;選擇佳聯寓意深,時來運轉奔前程。”可見過年貼春聯是多麼的重要,且得到廣泛的認知。

我從讀初中時起,村裏的鄉親就排著隊找我寫春聯。我說字寫不好哪。鄉親們回話言:“孔夫子不嫌字醜。何況你會讀書,字寫得也不差吧。”凡人都喜歡聽好話,得到鄉親的恭維,我如喝下了蜜汁甜透了心底。更喜還有鄉親帶來幾只雞蛋,或一盤南瓜子、花生等給我吃。“辛苦一伢子啦,這點拿不出手的小東西,也是我們的心意。”鄉親們也體貼我寫春聯的辛苦呢,他們將帶來的鮮紅紙張自行裁剪成寫春聯的條幅,為我省下時間,讓我專心致志地書寫春聯。特別大年三十那天,我寫個不歇,雖有點累,卻心下樂意。每次看到村裏各戶人家門口張貼的多是我寫的春聯,也就有點自豪感。我幫鄉親寫春聯是年年如此,直到跳出農門,遷居縣城,才沒給村裏鄉親寫春聯了。

過年貼春聯,是種傳統的習俗。據明代有關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傳說朱元璋曾經微服出城,觀賞春聯笑樂,從而使得春聯甚為流傳。

“一伢子,貼春聯有個講究是吧,你告訴我怎麼貼,別貼錯了讓人笑話。”我給鄉親講,春聯有上、下聯之分,按楹聯規矩,上聯為平起仄收尾,下聯則是仄起平結束,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當然嘍,主要看楹聯最後那個字,若仄聲,乃為上聯,反之,最後那個字是平聲,則為下聯。門、窗、屋柱均可貼春聯。上聯貼大邊(即人站著面對大門的右邊),下聯貼小邊(即人站著面對大門的左邊),橫幅貼在門頭上面的正中央。“一伢子,你講的這些,我們沒讀什麼書,除了分得清門窗兩側的大邊小邊外,根本就搞不懂你講的平平仄仄,分不出上聯下聯呢。要不這樣,你乾脆幫我們在春聯上用鉛筆標好大、小邊,免得我們貼錯。”就是這樣標記好了,還是有鄉親貼錯。那一次,幸好我除夕夜前路過他家門前發現並告訴了他。他老婆說:“我兩口子都沒讀書,識不得字,把春聯貼反了,那怎麼辦啊?”我回答他們:“我回家去寫幾幅,再送來幫你貼好。”“多謝多謝,你一伢子太好了。”

至於什麼時候貼春聯比較好,各地有不同的時間段。有的地方是除夕前天貼好,有的則除夕早餐後開始貼春聯,也有除夕年夜飯後才貼春聯。而我老家農村,以前多是除夕的庚飯(即中餐)後才開始貼春聯,後來好像沒有這個時間的嚴格要求了,只要在除夕夜圍爐守歲前貼好就行了,而現今恐怕有的人家於過年前幾天就把對聯貼好了。

那時候,儘管我們村裏多是茅草土磚房,瓦房都較少,但過年時各家各戶的門、窗、屋柱上都會貼上鮮豔的紅春聯,叫做再窮不能不貼春聯吧。家家戶戶貼春聯,看上去還真個眼前一亮,煥然一新了。我十四五歲時,也曾問過鄉親:“過年為什麼要貼春聯呢?”鄉親們的普遍回答就是八個字:“避邪驅災,迎祥納福。”我弄懂了八個字的含義,覺得完全是對的,表明了人們的共同心願。

記得村裏有一家“五保戶”,除夕那天也來看我寫春聯。有鄉親問:“你們沒拿紅紙來寫春聯,莫不是趕這來湊熱鬧啊?”“嘿嘿,忘掉買紅紙了,你們哪個要是有多餘的,到時就給我一幅春聯吧。”我明白了,趕忙說:“大爺大娘別急,我先給鄉親寫,完後再寫給你們,我家多買了紅紙呢。”大爺大娘微微笑著說:“那好,我們先回家,過會再來。”當兩位老人轉身出門時,劉嫂子忙著過來叫住:“等等,我的春聯寫好了,你們先拿去,我叫一伢子再給我寫。”老人家接過春聯,連連道謝:“感謝啊,村裏的人,個個對我們太好啦!”

現今過年,城鄉都有印刷的高大上的春聯出售,買去貼上,更加的耀眼奪目,實乃為錦繡家園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不過實話實說,年輕人已經不像我們老一輩的那樣執著貼春聯了,他們過慣了幸福生活,對過年興趣不濃,對貼春聯更是無所謂。我曾見過一位年輕人,他父親貼著春聯,讓他看看貼沒貼整齊,他刷著手機抖音頭也沒抬,極不耐煩地說:“行了行了,過年貼春聯,多此一舉幹嘛呢?”

我不由得一驚,真擔心過年貼春聯的傳統習俗會漸漸遺棄。但願不會這樣,畢竟貼春聯的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文化內涵,這般好的傳統習俗理當傳承發揚。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