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從內戰廢墟到解放軍模式的重生/魯云湘
![盧安達:從內戰廢墟到解放軍模式的重生/魯云湘](/newsdata/living/newstaiwandigi/20250214/73949907993412279009.jpg)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近年來,盧安達軍隊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從內戰廢墟中重建軍力的轉型,並採用與中國大陸解放軍極為相似的訓練體系與作戰模式。從裝備選擇到戰術訓練,甚至在分列式閱兵時高喊中文口令—這一切昭示著「熱帶版解放軍」的崛起。這種現象不僅反映出盧安達國防現代化的急迫需求,也顯示北京在非洲軍事與外交合作的影響力正不斷擴大。然而,這種趨勢是否能被視為普遍現象?盧安達的軍事模式是否可複製?西方國家是否會因此調整對非洲的政策?這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盧安達在1994年內戰結束後,軍隊面臨紀律涣散、作戰能力不足的現實困境。在軍事建設的選擇上,鑒於解放軍模式素有嚴格紀律、高強度實戰訓練及完整的後勤保障體系而受到關注。北京透過「中非合作論壇」提供軍事援助,包括軍事顧問派遣、聯合訓練與裝備供應。因此,盧安達軍隊近年來引進了大陸製裝甲車、無人機與輕武器,並接受其軍事教官的培訓。這些合作,不僅加快盧安達軍事現代化的速度,也使其部隊運作模式,與解放軍更為接近。
然而,盧安達的選擇並非完全依賴北京。在務實外交的傳統下,卡加梅政府一直在大國間尋求平衡。例如,美國仍是盧安達軍事訓練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法國則提供軍事教育援助,甚至在情報與反恐領域,盧安達也與英國保持聯繫。因此,盧安達的軍事發展雖受北京影響,但仍維持著多邊合作機制與模式。
大陸與非洲國家的軍事合作並非孤立案例,而是中非合作框架下的一部分。自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論壇」以來,北京持續擴大對非洲的軍事影響力,包括武器輸出、軍事訓練及聯合演習。例如,大陸與坦尚尼亞、贊比亞、吉布地等國都有軍事合作計畫,並在吉布地設立首個海外軍事保障基地。盧安達的軍隊改革,可視為這一趨勢的一環,而其成功經驗可能為其他資源有限、軍事現代化需求迫切的非洲國家提供參考。
然而,盧安達模式是否可複製,仍需審慎評估。其他非洲國家如南非、尼日利亞,其軍事傳統與戰略需求與盧安達不同,並不一定適合解放軍式的訓練體系。此外,大陸的軍事影響力,在非洲仍面臨競爭。以美國《2022年非洲戰略》為例,強調要加強與非洲的軍事合作,歐盟與法國也在重新調整對非政策,試圖維持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大陸的軍事援助,雖被非洲國家接受,但也引發西方國家的警惕。美國與歐洲媒體,時常批評北京在非洲的影響力,指控其可能透過軍事合作換取政治影響力,甚至與「債務陷阱外交」類比。此外,一些非洲國家對於「中國模式」是否符合本國利益仍抱有疑慮,擔心其軍事自主性會受到影響。
此外,北京的軍事合作是否會帶來更深層的地緣政治影響,仍待觀察。如果盧安達模式被更多非洲國家仿效,可能促使美國與歐洲加強對非洲的軍事投資,使該地區成為美中博弈的競技場之一。長期來看,非洲將不再僅僅是經濟合作的熱點,而可能成為新一輪國際軍事競爭的重要舞台。
盧安達採用解放軍模式進行軍事改革,既是其國防現代化的務實選擇,也是北京在非洲擴大軍事影響力的結果。然而,這一現象並不代表所有非洲國家都將追隨相同模式,因為各國的軍事傳統與地緣需求不同。此外,西方國家已開始關注並調整對非政策,試圖在美中競爭中維持自身優勢。隨著中非軍事合作的深化,非洲的戰略地位將更加突出,而這一變局,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不容忽視。(照片翻攝畫面)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