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運動(外一篇)/梁征

讀書和運動(外一篇)/梁征

梁征

在時光的長河中,悠悠流轉,我已度過了20餘載的上班族生涯。這一路走來,歲月的足跡遍佈四方,早已習慣了那四海為家的漂泊之感。但無論何時何地,我始終未曾停止過讀書與運動,它們宛如人生旅途中的璀璨雙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錢穆先生曾說過:“讀書先要有志;其次,當能養成習慣,離開了學校還能自己不斷讀書。”對於此言,我深表贊同。年幼時,我便愛上了閱讀,每翻開一頁,都能感受到無盡的魅力,沉浸其中,樂此不疲。參加工作後,我始終如一地堅持閱讀,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尋得一方寧靜的角落,與書為伴。

或許,讀書並不能讓我們升官發財,也無法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所有難題。然而,讀書可以使我們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善思考的人,賦予我們更為廣闊的視角,去審視這個繁蕪的世界。

回首往昔,我大學就讀的是建築工程專業。畢業後,我毅然投身於中國建築的事業之中,從此背井離鄉,踏上了逐夢的征程。在無數個閒暇的時光裏,我總會沉浸在書的世界裏,尋找那份內心的寧靜與慰藉。《一個人的朝聖》《追風箏的人》……每日哪怕只讀一點點,也會有收穫。在閱讀過程中,我逐漸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被生活的波瀾所左右,更多地看到了生活美好的一面。誠如三毛所言:“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很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潛在的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閱讀,猶如一場無聲的修行,它悄然改變著我們的內在,讓我們的靈魂在文字的滋養下愈發豐盈。

運動與旅行,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工作久了,生活難免單調乏味。此時,我們需要帶上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走出熟悉的環境,去探尋那未知的世界。運動和旅行,實則是對書本文化的一種追溯與踐行。書本中的知識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而運動與旅行,則是我們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體驗的過程,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意義。

要麼讀書,要麼運動,身體和靈魂一定有一個在路上。這無疑是人生最為正確的打開方式。讀書,讓我們的靈魂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運動,讓我們的身體在廣闊的天地間馳騁。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這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既能擁有強健的體魄,又能懷揣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去擁抱生活的美好,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華章。

◆春遊寶通禪寺
陽春三月,我再次踏入武漢市的寶通禪寺。這座位於武昌洪山之巔的古刹,不僅是武漢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南地區城市中占地面積最大的佛教聖地。據史料記載,自建寺以來,它曾得到過十位皇帝與六位王侯的支持與庇護,堪稱名副其實的皇家寺廟,其建築風格亦彰顯出濃厚的皇室氣息。

步入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橫跨放生池上的聖僧橋。橋下清澈見底的小溪中魚兒歡快地遊弋著;而橋對面則是莊嚴肅穆的大雄寶殿。此情此景仿佛在喧囂塵世之外開闢了一片寧靜之地,令人浮躁的心靈瞬間得以安撫。

跨過聖僧橋數步之後,便來到了彌勒殿前。兩側分別設有“不二門”和“般若門”,寓意通往真理之路唯有一條以及智慧之門常開。殿前左右各立有一尊石獅守護神像,一者戲耍繡球,另一者懷抱幼崽,形態生動活潑。殿內供奉著笑容可掬的彌勒佛祖像,金光閃閃;背後則站立著威嚴莊重的韋馱天將塑像,面向後方以示護法之意。此外還有觀音菩薩及地藏王兩位大士相伴左右,兩側牆壁上則刻畫有四大天王威武形象。

從彌勒殿繼續前行不遠便是雄偉壯觀的大雄寶殿了。這裏不僅存放著一口據說鑄於南宋時期的萬斤鐵鐘——其聲音渾厚悠遠能夠傳播至數裏之外;更令人讚歎不已的是殿內正中央位置擺放著釋迦牟尼佛像,兩旁分別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雕像,四周環繞著十八羅漢栩栩如生的姿態。

走出大雄寶殿,沿著中軸線向上攀登即可到達萬佛寶殿所在之處。此處彙集了成千上萬尊佛像於一堂之內,整個空間顯得格外神聖而輝煌。再往上走一段路便能見到濟公廟四周圍繞著108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羅漢雕塑群。不遠處就是供奉著銅質金身觀世音菩薩站像的觀音堂,那份慈悲為懷的氣息讓人感到心靈深處得到了淨化。

繼續攀登便是法界宮所在位置。這是由前任住持持松法師於1923年根據唐代密宗經典設計建造而成,旨在恢復中國失傳已久的密教傳統。儘管原址已遭破壞,但經過修復後依舊保持了原有風貌。

經過法界宮,便可看見靈濟塔,又名洪山寶塔。這座始建於元代初期的磚石結構七層八面樓閣式建築高聳入雲霄,頂部覆蓋以紫銅材質製成,被譽為“數峰天外塔上塔”。雖然現在不再對外開放登頂參觀,但近距離接觸這樣一座承載著千年曆史記憶的文化遺跡,仍然讓人心潮澎湃。

離開主塔區域往北行走一段距離後,便可發現一片隱秘之地——寶通寺後山。這裏遠離人煙,成為了眾多流浪貓咪們的樂園。它們或悠閒地躺在草地上曬太陽,或警惕地觀察著過往行人,偶爾也會有幾只膽大的小傢伙主動靠近人類尋求關愛。

漫步於春日暖陽下的寶通禪寺之中,耳邊只聽得見微風吹拂樹葉發出沙沙聲響。眼前所見皆是黃牆黛瓦、斗拱飛簷等典型中國古代建築特色元素,仿佛讓人穿越回了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時代。此時此刻,無論是對於佛法的理解還是對人生哲理的思考都變得更加深刻起來。或許來這裏並不完全是為了宗教信仰本身,而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尋找內心深處那份久違了平靜與安寧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