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糧平台多「假愛心真商業」 捐款睜大眼

集糧平台多「假愛心真商業」 捐款睜大眼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表示,民眾捐款要認明是否為合法立案機關,以及有無募款核准字號。(圖/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詐騙案件頻傳,如何保護自己的血汗錢,《NOWnews今日新聞》春節期間推出反詐系列報導,帶讀者識破詐團詭計,為您守住財庫!

詐騙集團利用人性的貪婪外,同情心也是很好下手的目標,像是流浪動物的救援,臉書上時常看到許多吸引民眾捐款的訊息,但專家呼籲,一定要注意是否為合法立案的機構,做的愛心才更有意義。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執行長倪京台表示,他們已在電話總機語音增加防詐訊息,原因是2年前有不法分子駭入他們的系統竊取個資,再冒用他們的名義,打電話給捐款人,問他最近是不是有捐款,謊稱帳務輸入錯誤,誤捐成20萬,引誘捐款人到提款機操作退款,有民眾因此被騙高達20萬元。雖然被害者都有報案,但行騙的往往都來自境外詐騙集團,並不好追緝。

另一種案例則是利用同情心行商業推銷。倪京台表示,臉書或坊間很多「集食平台」,也就是捐錢給機構、機構替你買飼料捐贈到貓狗園的網站,都是以公司行號偽裝成公益團體的形式。「其實這些都是廠商要販售他們的飼料,也是假公益之名、行商業銷售之實的手法。」

倪京台進一步指出,濫用民眾愛心還是其次,更危險的是這些公司都不是合法立案的飼料工廠,做出來的糧食對貓狗可能有食安疑慮。譬如很多都是做雞飼料,並非專門做貓狗飼料,也沒有相關的製造標示,據很多貓狗園回報,動物吃了這些糧食,有些甚至出現嘔吐、腹瀉情況。

倪京台提醒,民眾第一步要先辨別機構是否有合法立案字號;就算協會是合法機構,也要了解他是否有申請勸募字號,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沒有經過勸募申請也不能收取民眾的捐款。另外若經過立案的機構,會開立可抵稅的捐款收據,但集糧平台大多開立的是發票,自然無法抵稅。

倪京台藉著NOWnews的報導向大眾呼籲,社會大眾要當個聰明的捐款人,愛心要用在正確的地方。



相關新聞


孤獨死房產詐騙現世報? 承辦檢察官:詐團清理師一進屋就被附身


影/泰國總理也被詐騙!用AI模擬熟人聲音 叫富豪總理捐錢給東協


雄警去年攔詐查扣逾43億 林炎田破解詐騙「養套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