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慈院遊戲化教學 運用於護理新進人員訓練


台中慈院遊戲化教學 運用於護理新進人員訓練


數位時代的便捷讓資訊取得快速又方便,推陳出新的手機遊戲、趣味性的短視頻、展現個人魅力的網路平臺,占據現在大部分年輕世代的生活。數位原住民一詞源於2001 年,指的是從小就生長在有各式數位產品環境的世代,隨著這群從小與數位工具為伍的新進人員投入護理職場,臨床教育面臨極大考驗。


因此,台中慈濟醫院護理部教學委員會,首先選擇於新進人員訓練課程中運用遊戲化教學的手法,翻轉臨床教育。透過融入遊戲於課堂,抓住學員的眼球以吸引注意,過程中產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動機,突破過往傳統課室簡報為重建立知能的教學模式,改以學員為主角的遊戲互動模式,除了引導學習者主動思考外,更希望帶來更好的學習氛圍。課程中運用個人賽制排名的元素,鼓勵新進人員於課堂上勇於發問及表達想法,透過分組完成遊戲任務以建構知識,也因此學員間必須相互討論來獲取勝利,於此過程學習如何跨單位溝通,並能於課堂中能認識更多不同單位的同儕,分享不同專科的臨床經驗,提升彼此討論,碰撞出不同火花,讓教學現場有更多交流。



台中慈院遊戲化教學 運用於護理新進人員訓練


然而,遊戲化教學屬實不易,必須透過完整的課程設計以擬出教學方案,避免讓教學目標失焦,課堂變成遊戲場所,或是因為競爭與討論引起學員的衝突或焦慮,因此課程中講師需要不斷地觀察與引導。而每道題目與任務設計都必須難易度適中,容易理解且可以於教材、學習單等處找到答案,避免有冷場或過於偏離正確答案的情形而適得其反;並且遊戲內容設計也必須與課程有所連結,才不會讓學員摸不著頭緒,誤以為是來玩遊戲而無法理解內化教學內容。


另外,開放的學習氛圍亦可能帶來兩種情境,學員於課程中因沒有心理壓力而參與課程,或是因此而滑手機、聊天失去專注力,所以在教學現場,講師必需如同放風箏,握住手中風箏線的同時,要讓線夠長,給予學員飛高的成長空間,同時要時刻注意適時地輕輕拉回。


如何營造學習環境,考驗著講師的洞察力。想當然爾有討論分享必然有出其不意的答案出現於課堂上,如何讓學員不失自尊又能於課堂上公開導出正確答案,更是一大課題,講師除了知識儲備、經驗值以及對課程主題的理解程度,更要具備說話圓融的智慧。


遊戲化如同催化劑,讓上課變得好玩有趣,然而有計分、有獎勵不等於遊戲化教學,視覺化的回饋只是一種激勵,因此每個遊戲任務、課程銜接環節的設計都不容忽視。


綜上所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趣乃教學技巧,最重要的是不偏離教學目標核心,並開放的去接納新世代的創新與活潑,讓遊戲融入課程中,輔助教學以提升成效,只要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心,就是吸引主動學習的磁鐵,讓學習者提起學習動機,便是教學成功的第一步。


撰文/吳東芸(台中慈濟醫院11B 病房護理長);攝影/台中慈濟醫院【本文為「志為護理」授權刊登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