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物治系舉辦「負重水袋肌力訓練工作坊」


慈大物治系舉辦「負重水袋肌力訓練工作坊」


隨著《物理治療師法》修正與《國民體育法》施行,物理治療師的執業內容與場域開始轉變,健康促進與運動訓練的內容在物理治療基礎教育中需要再增強。近年來,國人對運動與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尋求專業人員進行運動訓練,物理治療的自費市場也日漸發展,帶動了多元樣貌的運動治療模式。


為增強學生的肌力訓練實作能力並了解不同訓練器材,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特別舉辦「負重水袋肌力訓練工作坊」,並與台灣運動科學會合作,學生在參加工作坊訓練後可進一步參加認證課程,提升對肌力訓練的認識,增強專業職能,提升實習與執業能力。



慈大物治系舉辦「負重水袋肌力訓練工作坊」


負重水袋因其便攜性、收納方便以及可個人化調整負重的特點,是一種實用的肌力訓練器材。水袋內的水流動性能刺激神經系統,達到回饋與肌肉控制訓練的效果,對需要物理治療師協助的族群非常適合。此次課程由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碩士俞子威老師主講,俞老師為體育署認證的運動傷害防護員,具備豐富的職業賽事防護與選手訓練經驗。



慈大物治系舉辦「負重水袋肌力訓練工作坊」


課程從水袋的原理開始,介紹水袋的設計理念- 透過水流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增加感覺回饋,產生並調整肌肉收縮。並為同學簡單複習運動生理學與肌動學,讓同學了解肌肉控制、動作力學以及肌力訓練原則;隨後再帶入水袋基本抓握與拿持。講師也強調,水袋是一個肌力訓練工具,此次工作坊內容亦可帶入壺鈴等訓練工具,只是水袋多了水流刺激,但肌力訓練的原理不變。同學們在俞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上肢推、拉、划船,下肢樞紐、蹲、深蹲、跳躍以及核心訓練。儘管課程開始時老師建議同學只裝1.5-2公斤的水,隨著訓練的進行,同學們逐漸感受到肌肉的酸軟與發抖。部分平常有進行重量訓練的同學,將水袋重量加至10公斤,挑戰更高難度,並表示訓練十分有趣。



慈大物治系舉辦「負重水袋肌力訓練工作坊」


完整的理論課程內容加上充分的實作練習,讓同學上得意猶未盡,許多同學還另外參加認證課程。學生回饋稱「第一次接觸負重水袋,覺得新奇實用,且方便攜帶」、「非常實用且安全的運動」、「課程內容非常充實,希望能有進一步的課程」。


課程最後,俞老師還設計了幾個實務問題供同學思考,包括銀髮族群訓練、高爾夫選手訓練及跆拳道選手訓練如何運用負重水袋,並對選手的訓練進行了示範。透過這次工作坊,不僅增進了專業知能,也讓同學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和產業接軌。



慈大物治系舉辦「負重水袋肌力訓練工作坊」


撰文、攝影/端木和頤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